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doc

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

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 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 江梅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因素构成了这个系统的整体性,共同担负着对青少年的教育使命和责任。具体来看,每一种因素都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生活经验简单谈谈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青少年成长和接受教育的天然环境。优越的家庭教育环境,能为儿童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毫无疑问,父母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发展影响至关重要。时至今日,明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整体的知识面和素质以及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家长,在学生的良好心理发展方面扮演了“导师”的角色:他们努力完善自己的言行,用言传身教来教育子女。而不懂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那部分家长,则表现出种种不尽人意、有碍学生人格心理健康发展的行为。 中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被众星捧月般宠爱着的“小皇帝”屡见不鲜。祖辈、父辈因过分关心、爱护孩子,希望孩子样样顺心,处处如意,所以能包办的事情都想包办:帮孩子背书包上学,替孩子在校搞卫生,随时帮助孩子解题,美术作品“捉刀”……我曾收到过一篇作文,结尾字迹与前文完全不同,明显是家长代做了“豹尾”。 这位家长不能正视孩子的缺点,甚至还不时设法掩盖。父母一次又一次代替孩子完成本该由孩子做的事情,其实质是一次又一次扼杀了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机会。有些学生任性顽皮,在校违纪后,老师请家长到校配合教育,家长往往避重就轻,刻意掩饰孩子的过错,在与教师交谈中处处偏袒自己的孩子,不愿真实地反映孩子的情况。以上所述,皆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当今社会是一个变化的时代,发展的时代,变化和发展给家庭带来的冲击非常大。一些家长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缺乏科学的指导,教育子女方式停留在简单责备和粗暴打骂上,相信棒下出孝子,甚至往死里打孩子,家庭教育问题严重。缺乏教育的方法和经验,或者是老一套,或者是随心所欲,使很多家长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威信,因而对孩子非常头痛,触手无策。孩子在这种矛盾的环境中教育成长,对他们人格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重视。 二、学校因素 学校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学校也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他们想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却又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禁锢。放眼各所中学,几乎都被迫在应试教育下加班加点,进行毕业班补课,各种考试测试、择学校分班级排成绩定名次,不得不追求升学率。学生想全面发展,但又不得不为过“独木桥”做苦苦的挣扎。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学校运作和教学秩序的需要,它有助于校风、学风的建设,有助于促进学校的道德教育,也有助于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笔者以为,较之中学,小学应试压力虽小,但也要努力提高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教育水平,因为班主任对小学生的心理影响是深远的。众所周知,班主任是创造班集体高尚氛围的主体,健全的班级制度,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下面举一个我2007年的教育实例: 第一次见面 今天下午,学生结束暑假生活回校,和我“亲密”接触了一回。 自昨天起,我就在心中想:这会是一帮怎样的孩子呢?或许,他们是我教育教学生涯中从未遇到过的能说会道、爱好广泛、有聪慧大脑和独特个性的儿童。如此想着,似乎有了迎接挑战的心情,还夹杂着些许兴奋和期待。多年的从教经历告诉我,这次见面意义重大,非同凡响,我要打好这“第一炮”。 2:10分,学生陆续回来了。细心的我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同学在学校里见到不担任自己学科教学任务的老师或者是陌生人,竟然都没有主动敬礼问候的习惯,说明他们的文明礼貌素养仍需提高。 簇拥而来的四年4班的学生,进课室后发现迎接他们的不仅有整洁、崭新的桌椅(中午我刚带着几个学生搞完卫生),还有一位中年女老师的陌生面孔。对于后者,他们显得异常惊奇:“啊?!又换老师了?……喂?她叫什么老师啊?……她是我们的班主任吗?……”一番猜测之后,孩子们又左邻右舍地大声攀谈起来:你假期去了哪里?…… 呵呵,如此旁若无人、高谈阔论的景象,比打折引起哄抢的商店内的气氛还热闹。不久后,我清清嗓子,说了一句“请安静一下”,谁知这句音量并不细小的话语立马湮没在翻滚的声浪中。 使出“拍掌”的招数暂时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后,我为自己略作了介绍。之后,我灵机一动,道出了以下开场白:昨天晚上,我失眠了。(学生笑。)你们失过眠吗?(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知道我为什么失眠吗?(纷纷摇头。)想到要见你们,我很激动。(学生笑得特别开心。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