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莞惠粤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意义.pdf
第 35 卷 第 1 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No. 1 Vol. 35
2 0 1 7 年 1 月 Journal of Fosh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Jan. 2 0 1 7
深莞惠粤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意义
李立林 1 ,伍 巍 2
(1. 惠州学院 中文系,广东 惠州 516007 ;2. 暨南大学 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
摘 要:深圳、东莞、惠州在地理上连成一片,三市是广东粤语大本营与东部客家话的过渡地带,其方言有着和广州话不
同的独特之处。 目前深莞惠粤方言研究还缺乏大范围、深入的研究,从地理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更是少之又少,本
文概述深莞惠粤方言研究现状,探讨从地理语言学角度研究深莞惠粤方言的意义与方法。
关键词:深莞惠;粤方言;地理语言学;研究意义
中图分类号:H1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18X(2017 )01-0041-07
深圳、东莞、惠州三市均地处珠江口的东岸,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珠三角一
体化的重点区域。 深圳、东莞、惠州在地理上连成一片,是粤客交错分布之地,可以说深莞惠地区是广东中
南部粤语大本营与东部客家话大本营的过渡地带,所以这一带的有些方言点往往会出现亦粤亦客或粤或
客的方言接触与融合表现。 如惠州惠城区本地话,其方言归属历来备受争议,是粤是客各有理据,可见其
粤客方言成分融合之多之深。 又如深圳大鹏话,据刘镇发的研究,是一种受到客家话接触影响的粤语方
言。 [1]
一个县(镇)存在有粤、客(或闽)两种或三种方言的很多,如惠州博罗、龙门、惠东、惠阳等地,东莞莞
城、厚街、虎门、塘厦、谢岗、清溪、凤岗、黄江、大岭山等地,深圳平湖、西乡、蛇口、大鹏等地。
深圳和东莞自东晋起同属东官郡宝安县,唐至德二年改宝安名为东莞,直至明代析置新安县(包括现
深圳市大部及香港的全部),才使东莞与深圳一分为二,从建置沿革我们可以看 出两地之历史渊源,故其
方言特征一致性很高 ,以往学者一般把东莞、深圳及香港新界等地的粤方言归为粤语莞宝片。 [2]
[3]
据《惠州市志》记载 ,惠州龙门、博罗两县以及惠东、惠阳的个别村 、镇讲粤语, 甘于恩 、简倩敏《广东
方言的分布》也详细讲述了惠州粤方言的分布区域。 但很少有学者把惠州这部分粤方言和莞宝片粤方言
连在一起进行研究。 惠州博罗一带的粤方言其语音特征接近东莞、增城粤方言,博罗石湾等地粤方言可划
归莞宝片;而龙门一带的粤方言可划归广府片,与东莞、深圳一带的粤方言略有区别 。 基于深莞惠三地地
理相连,自古至今来往密切 ,故本文将惠州的粤方言与东莞、深圳粤方言一并探讨 。
一、深莞惠粤方言研究的现状
深圳、东莞、惠州三地粤语连成一片,其语音面貌接近 ,学界关于三地粤方言的研究成果概述如下:
收稿日期:2016-12-10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2 年度青年项目(GD12YZW02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3AYY001)子课题
(14FZ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5YJC740037)
作者简介:李立林(1983-),女,湖南涟源人,博士,惠州学院讲师。
伍 巍(1950-),男,安徽无为人,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4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35 卷
深圳粤方言的研究成果,较早有陈晓锦先生对宝安等地粤方言进行研究,著有《宝安沙井话入声舒化
—对粤方言入声现状的再探讨》(1993)、《莞宝片粤语语音特点》(1990),《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
现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