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注学生兴趣及实验课教学
关注学生兴趣及实验课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个愉快学习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绚丽多彩的化学现象,积极探索化学奥秘,发展智慧和创造能力,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是化学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指个体的积极认知,探究其中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由情绪体验上获得满足而产生的。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便会在学习中产生极大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学习活动。孔子说:“好学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学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这样说过:“没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提。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他们亲自动手实践而带来的喜悦、惊讶和满足感,有意识地把实验所带来的直觉兴趣引导到化学变化的因果关系或对实验本质的研究上来,有目的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使之不仅成为做好化学实验的动力,也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品质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讨论、分析、设计的学生实验,这样作:一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二是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习“分子”这一节课时,上课后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一百毫升水和一百毫升酒精相混合体积为多少?大家都说是二百毫升。老师说:“一定是这样吗?要是不等于二百毫升呢?”有些同学就惊奇的问:“有这种可能?”同学们都不信,老师讲:是否等于二百毫升,只凭猜测是不行的,我们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接着老师告诉学生怎样量取,一边做示范,一边告诉学生怎样操作(同学们桌上都有事先准备好的仪器、药品),经学生们亲手做实验,果然得出来小于二百毫升的结论,这时大家都用疑惑的眼光看着老师,教师便引导同学们说,想想看一升玉米混入一升小米等于二升吗?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
其次化学实验是由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构成的一个统一体,学生实验能力的大小不仅表现在实验结果的准确率上,而且更多地体现在实验过程中。适当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减少演示讲授模式,多采用实验归纳、实验演绎、实验探究模式,启发学生采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同一个问题能够寻找不同的解决途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将教材中现象直观明显的实验改为边教边实验,或者改成学生独立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增加学生对化学世界的直觉感受的机会。在学生实验中教师除了对学生易出现问题的实验进行指导,对一些必要的操作进行示范外,尽量不要花太多的时间“替”学生思考问题,而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独立思考,自己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原理并借助于化学实验手段来解决化学问题,实践化学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对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化学原理更深入的领会,能够用较简单的手段来解决化学问题。能够真正体现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让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发挥其强大的威力。
指导学生做好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超越课本,充分利用生活中物品做全新的实验,体会化学就在身边,化学有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这类实验无蓝图可照,无现成方案,避免学生不假思索、照方抓药,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设计、改进完成各种小实验,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第三设立一些内容不很确定,无现成教材,学生有充分自由来组织和发挥的实验,并在考核中注意衡量学生实验设计的逻辑性和创造性、实验总结与讨论中的知识性和探索性、以及表达方式的科学性,使学生能较多地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分析实验问题,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课本上有的实验也不是十全十美的,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书本,敢于向权威挑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我们在讲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时,按课本上的第一套简易装置虽然很简单,但操作很不方便。课本上就提供了第二套装置,(即在原装置上加了个长颈漏斗和带孔塑料板,在橡皮管上加了个水夹),这个装置操作是比较方便,但缺点是它的容量太小。于是荷兰化学家又发明启普发生器将上述的缺点全部克服了。课本上讲到这里,我们似乎没有什么好讲的了,老师带领同学们认真分析启普发生器的原理后,挑战性地问大家,我们能不能把它改装一下,或者说我们来制一个既便宜又实用的反应发生器,也用我们自己的名字命名。谁先研制出,就用谁的名字命名,如果是合作研制的,就用合作者的名字命名。大家异常兴奋,但很快又变得愁眉不展了,在这时候,老师拿出了自制的发生器,一个广口瓶(盛酸),一支底部有孔的破试管(里边装有锌),上边带有导气管和止水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