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降浊合剂对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影响.doc

化瘀降浊合剂对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瘀降浊合剂对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影响

化瘀降浊合剂对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影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100078) 摘要:目的:客观评价化瘀降浊合剂对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且血糖控制在良好范围内,中医辨证为痰浊血瘀证的9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化瘀降浊合剂治疗,对照组给予罗格列酮治疗,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积分、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结果:化瘀降浪合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显著降低TG和LDL(P<0.05),轻度升高HDL,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化瘀降浊合剂进行干预可有效纠正脂代谢紊乱。 关键词:化瘀降浊合剂;2型糖尿病;脂代谢 中图分类号:R259.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5-0968-03 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有血脂代谢异常,而脂代谢异常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和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未服用降脂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在血糖控制良好后,血脂控制往往也难以达标。笔者采用化瘀降浊合剂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干预,试图通过改善胰岛索抵抗,达到进一步纠正这部分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研究共入选90例病人,失访7例,完成病例83例,其中中药治疗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57岁,平均47.7岁;糖尿病病程最短1年,最长6年,平均3.6年。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0岁,平均49.2岁;糖尿病病程最短0.5年,最长7年,平均4.1年。以上数据经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人的基线情况是一致的。 2病例选择 2.1西医诊断标准 采用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17.0mmol/L,OGTT 2h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 2.2中医辨证标准 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消渴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消渴病辨证参考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辨证为痰浊血瘀证候。 2.3排除病例标准 ①合并有急性感染者;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者;③脑血管病急性期者;④Ⅳ级以上的糖尿病足患者;⑤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⑥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⑦甘油三酯>5.7mmol/L;⑧合并有其它应激情况者。 2.4纳入病例标准 凡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痰浊血瘀证候,经生活方式干预和/或必要的西药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8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且稳定,无排除病例标准情况者,纳入本研究。 3研究方法 3.1分组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2:1比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 3.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原用药方案及基础治疗不变,对照组给予马来酸罗格列酮片4mg,每日1次。中药组给予化瘀降浊合剂(由茵陈15g、熟大黄10g、鬼箭羽15g等组成),水煎服,日1剂,连续治疗观察12周。 3.3观察指标 ①临床症状积分:按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4级进行症状积分,每次随访时记录1次;②血糖:测定空腹(FPG)及餐后2h血糖(2hPG),每2周监测1次;③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④不良反应:每次随访时记录,治疗前后监测肝肾功能。 3.4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4结果 4.1临床症状积分 治疗后中药组的临床症状积分有显著降低(P<0.05),而西药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治疗后中药组与西药组相比较症状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中药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4.2对血糖的影响 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治疗后两组病人的FBG、PBG及HbAlc均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 4.3对血脂的影响 结果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治疗后两组病人的TG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病人的CHO也均有下降,但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中药组的LDL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HDL水平均所上升,但中药组与疗前比较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