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纯空腹高血糖及(或)单纯餐后高血糖型 糖尿病临床及代谢特点
单纯空腹高血糖及(或)单纯餐后高血糖型 糖尿病临床及代谢特点目前观点,糖代谢在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阶段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1]。单纯空腹高血糖型糖尿病(IFH)和单纯餐后高血糖型糖尿病(IPH)可能分别是单纯糖耐量受损(IGT)和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病情进一步加重的结果,因此IFH和IPH可能存在不同的病理机制和发病基础。本文比较了我院近两年来内分泌科的3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敏感性的特征。
资料与方法
患者350例均为2005~2006年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确诊为糖尿病。分为:①IFH40例:空腹血糖(FPG)≥7.0mmol/L及糖负核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②IPH72例:FPG<7.0mmol/L及2hpG≥11.1mmol/L,③空腹合并餐后高血糖型糖尿病(FPH)238例:FPG(FPG)≥7.0mmol/L及2hpG≥11.1mmol/L。
研究方法:①血浆葡萄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②血清胰岛素采用RIA法。③评价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用早期相胰岛素分泌指数[2]:30分钟净增胰岛素(I,Pmol/L)/净增血糖(G,mmol/L)的比值(ΔI30/ΔG30)。
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用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3]:该指数用葡萄糖摄取率和0~120分钟平均胰岛素的关系来表示。ISI= [0+(GO-G120)×1.15×180×0.19×体重]/[120×Gmean×10g(Imean)],其中体重单位是?,G单位是mmol/L,下角数字为OGTT时采血样时间,mean为该参数OGTT时的平均值,此公式中I单位为mIv/L
统计学处理: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ANOVA,以X±S表示。所有数据处理用SPSS11.0统计软件完成。
结 果
三组患者的临床特征:3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N)及血压等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表中P>0.05)。
三组患者OGTT血糖胰岛素的变化(表2):0、30、60、120、180分钟糖值,0分钟胰岛素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60 分钟胰岛素FPH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120分钟胰岛素IPH>IFH>FPH(均P<0.05)。
三组患者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敏感性的比较。:FPH早期相胰岛素分泌指数(1.3±0.1)低于其他两组,(IFH2.5±0.4,IPH2.4±0.2,均P<0.05),IFH胰岛素敏感性指数(38.5±1.0)高于其他两组(IPH27.7±0.6,FPH26.3±2.1,均P<0.05)。
讨 论
大量临床资料证明,糖尿病在确诊时,其β细胞功能已降至正常人的一半,以后无论采取何种治疗,都无法避免进行性的β细胞功能下降。随着病程的延长,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后,仍会有进行性的血糖升高和β细胞功能减退。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饮食治疗,3年后HbAIC由7.2%增加为7.6%,6年后可增加到8.0%。一般认为,减退的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在其中共同发挥了作用。但也有报道认为存在种族差异。
糖代谢在糖调节受损阶段(IFG与IGT)有不同的代谢特征,而这些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的不同,可能预示糖尿病进展的快慢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同。糖代谢在糖尿病阶段与糖调节受损阶段一样,都存在着很大的异质性[4],IFH和IPH可能存在不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因而临床上有不同的代谢特征。
本文发现:IFH、IPH和FPH3组患者基础胰岛素分泌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30、60分钟胰岛素分泌OFH和IPH组相近,而FPH组显著降低;120分钟胰岛素IPH>IFH>FPH(均P<0.05)。IFH的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时间出现在餐后60分钟,与糖耐量正常者的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时间一致。这与IPH的胰岛素的分泌模式有显著的不同,IPH的餐后30 分钟胰岛素分泌亦降低,但与FPH一样,胰岛素分泌高峰时间均出现在餐后120分钟。这些临床上的不同代谢特征预示IFH与IPH可能存在不同的病理生理基础,通过比较3组患者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敏感性发现早期相胰岛素分泌FPH低于IFH和IPH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FH高于IPH和F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因此,β细胞分泌缺陷胰岛素敏感抵抗均是从IFH向FPH进展的重要因素。而在IPH向FPH的进展过程中,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可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代谢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早期干预,可以延缓疾病的自然病程,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杨兆军,杨文英,李光伟.中国成人不同糖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