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印象-同天离去两位大学者.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印象-同天离去两位大学者

印象:同天离去两位大学者季羡林、任继愈这两位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学者7月在同一天去了,各传媒一片悼念之声。我本不想凑这个热闹,但在本期杂志封卷之际改了主意。当今期刊不比从前,能奉上独家、原创文章,该是对本刊读者最实际的尊重。 由于光明日报与知识界的渊源,我在报社当记者时,与各界学者交道不少。那时常在学术活动中露面的季先生、任先生也不时出现在我们的报道中,其中值得一提的交往与二老各有一次。 90年代朗润园里的季羡林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在光明日报家庭周刊担任主编,和几位忠实的同仁在每周三块整版上精耕细作。1995年初夏,我们计划推出“名人家事”系列,为读者打开另一扇窗,了解那些学术成就过人的鸿儒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开栏文章约请谁?我和版面主编商量后,首选学问、文品俱佳的季羡林先生。我通过北大宣传部门竟很快联系好季老。6月中,我拉上摄影记者吴力田如约登门。 北大朗润园恰如其名地让人赏心悦目。季老的家在一座老楼的一层,窗前不光绿荫蔽日,还近拥一池荷香,这让我们大为惊羡,进门就恭维季老的居住环境好,季老乐呵呵地说,好是好啊,但夏天蚊虫就比别处多,任何事物不是都有两面……这是个随意得绝不会让你感到紧张的老人。 家里的房间都不大,而且是白灰墙,石灰地,和布衣蔬食的主人很相宜。家具亦极普通,但靠东墙很突兀地立着一组深色的音响。我很好奇,季老淡淡地说,这是给老伴置办的,她喜欢听。这让我十分意外,先生的老伴彭德华大他四岁,只有小学文化,一生一心照顾他的生活,一年前过世。当年二人成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先生如此对她,让我顿时怀想,在她与他一起走过的漫长的一生中,即使只有亲情也值!话题就从这里扯开。 那天的谈话似很不正规,只谈家事,有意和大学者扯些柴米油盐,挑明了约稿意图。现在想来那时我们事前功课做得不够,只见季先生誉满天下,从容谈笑,不知也是他的家庭连遭大难,心有重殇的阶段,随着季老最亲近的婶母、女儿、老伴接连离世,他生活中阖家欢乐的景象正在远去。谈家事显然会触动到他内心最柔弱的部分。季老那天说了不少话,并当即答应动笔撰文,题目待定。 谈话中,一只漂亮的白色波斯猫目光炯炯,总是不离先生左右,惹得我和摄影记者不时和它耍逗。于是那天拍的照片,多有它一起上镜。若干年后读了别人的文章我猜想,那只白猫应该是在季先生那段内心最孤寂悲戚的时间里像家人一样日夜陪伴先生的“咪咪二世”。 那次谈话后,季先生很快来信说,他已拟定《寸草心》这个题目,撰文追忆他的几位女性亲属,以答我们的稿约。这些在当时很让我们喜出望外。 6月25日,季老托给我带来信和余下的稿子:“夏欣同志:前寄上《寸草心》一,想已收到,现在《寸草心》四篇都已写完,小蕙(报社文艺部同事,作者注)请转上。请加审处。至于如何发表,由你决定。你原来告诉我,每篇一千来字,我完全遵命办理。即祝撰安。季羡林 1995.6.25” 我已不记得当时是怎斗胆提字数要求的。季老如此名望,仍习惯成自然地把自己置于普通作者的位置,质朴谦和得让人不安。 还有一个“谜”至今未能得解,季老在另一张稿纸的背面写下陶渊明的这样几行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先生把这首谈话中提到过的《形影神》附后,是无意所为?是教我自勉?还是想与文章一起发表?当时没能求证。但有一点能够肯定,先生喜欢这首诗,特别在那段时间,她最能代表先生对自己生命价值的思考――只求尽心尽力,不计回报,让身心均与自然同节律,在“纵浪大化”中实现自我的超越。 拿到《寸草心》四篇,我们立刻在光明日报10版(家庭周刊第二版块)连续刊载,首篇还刊发了季老的小引:“我已至望九之年,在这漫长的生命中,亲属先我而去的,人数颇多。俗话说,死人生活在活人的记忆里。越是年老,想到他们的次数越多。想得最厉害的偏偏是几位妇女……”这些话我看了不禁想,我运气好,无意中的家事约稿,和季老那时的心绪正好契合了。 6月30日刊登《大奶奶》、7月7日刊登《我的母亲》、7月14日刊登《我的婶母》、7月21日刊登《我的妻子》,记得当时我们特意大着胆子选用了季老抱猫的一张照片。这些寄托着纯美的生命情绪的散文,让作者和读者的心灵近到可以触摸,读者好评如潮。后来这几篇文章的内容有文集收录、也有人在文章中提及,现在看来,在光明日报家庭周刊首发应该没有疑问。 此后就很难见到季老了。再后来先生身体上的问题越来越多,在医院常住。2004年起我先后兼任、接任了《新天地》杂志社的社长。我的前任姚明老人和季先生是同乡,并且季先生和《新天地》的前身《老人天地》同样很有渊源,和姚老关系甚好。2005年8月初,季老生日前后,姚老希望我代表她去301医院去看看季先生。我又何尝不想去看望他呢?姚老嘱我不必买花,买季老最喜欢的绿色植物,最好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