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人工长河――坎儿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下人工长河――坎儿井

地下人工长河――坎儿井“坎儿井的流水清,葡萄园里歌儿多……”坎儿井和葡萄,是吐鲁番吸引广大游客的两大特色。 何为坎儿井? 亚洲大陆腹地为亚非荒漠区组成部分,多山地、盆地;气候十分干旱,但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成为干旱大地上的一座座“湿岛”,为盆地绿洲提供了生命之水。这些水源,因干旱区的高温蒸发而大量丧失。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水源,在古代水利工程不发达又缺乏能源的条件下,新疆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 坎儿井,其实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道,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这种灌溉方式,在新疆和邻近的中亚国家被称为“坎儿孜”,因其独特的井、渠结合方式,翻译为汉语就成了“坎儿井”。这一称呼,也形象地表述了坎儿井的竖井因高低参差形成的一道道“坎儿”。 山区地下水埋藏较深,而坎儿井通过竖井依山势开出的水平渠道将深水变为浅水,并且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下地层过滤远行,井水清澈香甜,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沁人心脾。 起源之谜 长久以来,人们对坎儿井究竟从何而来莫衷一是,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 “井渠说”。认为坎儿井源自汉代,代表人物为清末学者王国维。在其所著的《西域井渠考》中,王国维认为是“汉武帝刘彻令兵士引洛水到大荔县北商颜山,因渠岸常坍塌,遂凿竖井在地下引水,即大井六通渠(书中论证依据为《史记)”的引水方法传到新疆后有了坎儿井。 “西来说”。依古代波斯(今伊朗)是拥有坎儿井最多的国家(使用历史已超过2000年)推断,坎儿井是随伊斯兰教的东传,到了中国新疆。不过,伊朗的坎儿井叫“昆那特”,与中国新疆、前苏联中亚、巴基斯坦、阿富汗所称的“坎儿孜”不同。由于名称的差异,使人们对“西来说”存在疑虑。 “本地说”。在现存的坎儿井中,吐鲁番市恰特喀勒乡庄子村的吐尔坎儿孜,通水时间为1520年,距今已有486年的历史,比它更早的坎儿井也一定还有。因此,坎儿井很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原产物。 暂不论坎儿井究竟起源何时何地,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干旱、高温、多山盆地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有了坎儿井,他们才有了生存的基础。 新疆有上千的坎儿井,命名方式多种多样,也很有趣味。其中以掘井人姓名命名的居多数。如,杨西成坎儿孜、尼牙孜坎儿孜等。也有以动植物命名的,如,尤勒滚坎儿孜(“尤勒滚”即维吾尔语的“红柳”);又如,提开坎儿孜(“提开”即维吾尔语“公山羊”)。还有以地理方位命名的,如,吐尔坎孜(“吐尔”是维吾尔语“烽火台”之意),表明这道“坎”古时在烽火台的附近。更有以水的品质命名的,如,西坎力克坎儿孜(“西坎力克”意为“甘甜”),表明井水甘甜,而阿其克坎儿孜(“阿其克”是“苦”的意思)则苦涩。还有不少是以职务、职业命名的,如,吉力力团长坎儿孜、木匠坎儿孜等。 坎儿匠:艰苦的开凿作业 坎儿井起挖在山地,出水在盆地绿洲,平均长度达3千米以上,长度超过10千米的数量也不少,最长的是鄯善县的红土坎儿孜,长25千米;也有一些短小的坎儿井,如吐鲁番市艾丁湖乡阿奇克村的尼牙孜坎儿孜,只有150米长,创了最短坎儿井的记录。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总长度超过5000千米,可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所以,有人将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坎儿井的开凿是十分艰苦的。在开挖线上,每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竖井愈多,其头道竖井就要愈深。如,开凿于1900年的鄯善县吐峪沟乡苏贝希坎村的努尔买提主任坎儿孜,长度达20.7千米,其首个竖井深度达98米,将98米深的土一轱辘一轱辘提至地面,工程量可想而知!而20余千米路线的竖井数量多达数百个,井下渠道开挖靠点油灯作业,非常艰苦,总工程量也十分巨大。而且,并不是付出了力气就能挖成坎儿井,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从开端到出水处沿程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是学问,需要有丰富的经验。 由此,在新疆形成了一种专门的职业一坎儿匠,他们依靠这种职业谋生。过去,在吐鲁番地区,拥有土地并不一定能成为“巴依”(财主)老爷,只有拥有坎儿井,才是真正的巴依。因此,坎儿匠人受到人们尊重,他们的手艺代代相传,逐渐形成家族性产业。 然而,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坎儿井的地位不断旁落,许多坎儿井水量枯竭,还有很多因内部缺乏维修而坍塌、废弃。2003年的相关普查发现,新疆全区的坎儿井数量已锐减至614条,比20世纪50年代时减少了1170条,其中有963条已不可恢复;年出水量减少56%,灌溉面积减少了52%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