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医药探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医药探究进展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医药探究进展摘要:壳聚糖是天然多糖甲壳素的脱乙酰基产物,是一种含有游离氨基的碱性多糖,其相对分子质量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经降解和化学修饰后的壳聚糖,在某些方面具有比壳聚糖更好的生物活性。壳聚糖及其降解物和修饰物安全性良好,且具有可降解性和组织相容性,在医药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多年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一直是医药研发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根据国内外的参考文献,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最新医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壳聚糖;衍生物;纳米粒;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Q5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9X(2008)09-0069-03 Medical Developments of Chitosan and Its Derivates LING Pei-xue, RONG Xiao-hua, ZHANG Tian-min (1. Shandong Academy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Jinan 250101, China; 2. School of Pharmacy,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12, China) 壳聚糖(chitosan)是天然多糖甲壳素的脱乙酰基产物,学名聚氨基葡糖,是由N-乙酰-D-氨基葡糖单体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直链状高分子化合物。壳聚糖是一种含有游离氨基的碱性多糖,其相对分子质量(Mr)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目前已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抗微生物、增强免疫、调节血脂、抑制肿瘤等药理活性[1]。另外,由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安全性良好,且具有可降解性和组织相容性,因此在药物传递系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药理活性和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两部分,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药理活性 1.1抗菌活性 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杆菌、八叠球菌、放线菌和热带白色念珠菌等均具有抑制作用。壳聚糖的抑菌活性和多种因素有关。壳聚糖只有在酸性溶液中才具有抑菌活性,并且溶液的pH值越低抑菌活性越强。壳聚糖的抑菌活性也受到其脱乙酰度的影响,脱乙酰度越高,抑菌活性越强。不同Mr的壳聚糖对于细菌的抑制活性不同,整体上抑菌活性随分子量的升高而呈降低趋势。Seyfarth等[1]最近对一系列不同Mr的壳聚糖衍生物的抗真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抗真菌活性随着Mr的减小而降低,随着功能团掩蔽质子化的氨基而增强。陈威等[2]最近提出,不同Mr的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都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是引起钾离子和ATP的渗漏量却存在很大差异,提示小Mr壳聚糖很可能存在与大Mr壳聚糖不同的抑菌机制。 1.2调节脂质代谢 壳聚糖可以通过抑制脂质等的吸收,用于降脂、降胆固醇。壳聚糖在胃中能与胃酸作用形成复合盐,吸附甘油三酯、脂肪酸、胆汁酸和胆固醇等形成不溶性的复合物,通过消化系统排出体外。同时,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如硫酸酯)具有抗氧化活性,可直接清除自由基或者抑制自由基的产生,防止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修饰,减少内皮细胞损伤,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1999年《健康产业新闻》对全日本70家食品店和药店调查了主要畅销的减肥产品,壳聚糖位居减肥药第一。Cho等[3]最近在体外3T3-L1细胞模型中研究发现,低分子壳寡糖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显著减少脂质蓄积,其中Mr 1 000~3 000的壳聚糖抑制脂肪细胞分化最有效。壳聚糖还可以使脂肪形成的关键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的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同时下调脂质形成因子瘦素、脂联素和抵抗素的水平。 1.3调节凝血功能 壳聚糖通过表面的正电荷与红细胞表面带负电的神经氨酸残基的相互作用,介导红细胞聚集,从而可以实现其止血的作用。壳聚糖的止血作用也同样依赖于其Mr,Mr为35 000的壳聚糖只能生成松散的凝血块,而Mr为600 000和1 500 000的壳聚糖所生成的凝血块结构就很致密。壳聚糖衍生物具有抗凝作用,其抗凝作用主要与硫酸基和羧酰基有关。壳聚糖主要通过对血浆抗凝血酶-Ⅲ来加速凝血酶的失活,进而抑制凝血过程。 2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 2.1纳米粒 将壳聚糖应用于纳米载体的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末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载药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离子凝胶化法、复凝聚法、共价交联法、乳滴聚结法等。目前壳聚糖纳米粒主要应用于基因治疗的载体、药物的缓释和靶向制剂、蛋白质和多肽的特殊制剂。 壳聚糖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