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守护善良-张凤英及她慈善农场.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她在守护善良-张凤英及她慈善农场

她在守护善良:张凤英及她慈善农场吉林省农安县开安镇刘家乡有一片盐碱地。l0年前,一个女人带了一群智障人来到地里,盖了房子住了下来。后来,人们都说那里是个农场,专门接收智力有障碍的人,还有没人照顾的孤寡老人。 10年里,盐碱地中的房子越盖越多,笑声越来越多,稻谷飘香。那个带着一群智障人拼命干活的女人叫张凤英,她的农场叫“吉林省智障康复慈善农场”。这些年,她的农场养活了200多位老人,18个智力有障碍的人。这里的拥军大院更是老兵们的天堂,近50位抗美援朝老兵在此共忆战友深情。 张凤英:现在我走到哪儿都能抬起头 11月的农安县,天很冷。沿着一条有些坑洼的水泥路一直走,在一大片盐碱地里,远远可看到红旗飘扬,那里就是张凤英的慈善农场。 通往插红旗的地方,有一条铺着沙石的小路,路两侧是大片大片的稻田。走进大院,两排房子住满了人。几条大狗看护着院子。阳光暖洋洋的,有老人坐在院子里,眯着眼睛静静地坐着。 院子的后面还有两排刚刚建完的房子、一个大鱼塘,剩下的就是一片水田地。张凤英的儿子杨闯打了满满一盆鲫鱼,他说:“地里有水泡子,砸开薄冰,下面就有鱼。”农场里的智障人看着满盆子鱼不以为然,因为常吃。盐碱地里的水塘,野生鱼遍地,垒了土笼随便捕捞,人吃不了的用来喂鸡。 张凤英的丈夫杨有金说:l0年了,盐碱地终于开垦出来,水稻、苞米种上了,门口的零星地块种菜,现在吃不完。头发有些乱的张凤英站在院子里,笑着问:“好看不?现在我走到哪儿都能抬起头了。那几年人都说,张凤英在城里混不下去了,回农村种地,还整了一群傻子。现在好了,地开出来,我的傻儿子们身体好、心情好,还有啥不知足的?”说完,她憨憨地笑了。 “孩子,跟姨走吧!” 张凤英老家在农安县桦家桥,做农场的这片盐碱地是她小时候经常挖野菜的地方,风一吹过,摇曳的芦苇排浪般倒向远方。她15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要照顾九个孩子,吃尽了苦头。 丈夫杨有金,家和她家是前后院,大她两岁。他从小就知道张凤英犟,她认准的事就得做。1997年,两口子做煤炭生意,挣了不少钱。后来被骗走了2/3资金,张凤英心凉了,退出生意场,开了敬老院。送来的老人多了,没钱缴费的老人也多了。 有一次,她去市场买菜,看到一个男孩坐在市场一角,浑身脏得不像样。商户说:“大姐,你心好,你把他接走吧。”第一次,张凤英没动。第二次,她又在市场看到了这个男孩,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掉:“孩子,跟姨走吧。”带回家的这个智障少年,就是杨幸福。大冬天,从他身上脱下的棉裤直挺挺地立在地上,全是硬邦邦的尿。 丈夫:“看她干活儿累那样,心疼!” 收了第一个傻儿子,又收了第二个……短短两年,傻儿子收了仨。 老人多了、智障的傻儿子多了,钱不够花。张凤英决定买片地,她说:“自己种的比买的便宜,我还能多养几个老人。” 2000年,那块盐碱地里,一天工夫立起一座简易房。张凤英插上一面红旗,把家就安在了那里。杨有金说农场刚开那阵儿,白花花的一片,坑连着坑,草连着草,他扛着镐一片片开垦。“我打一开始就不支持她整这个农场,可你看她干活儿累成那样,心疼。” 张凤英干活有个特点,她半夜一点多爬起来干,干到天大亮,再伺候老人。这样的生活方式,她忙碌而疲惫。杨有金开地,身上穿的破衣裳全是泥,手上老茧摞摞,头发长了也没时间剪。 慢慢的地开多了,老人们有吃有喝,两口子也累得不像样了。带过来的智障孩子做最简单的工作,大夏天手里有一个西瓜也要跑着送给两口子,自己绝不先吃。 时间久了,杨有金跟这群傻儿子也有了感情,他虽然一直不理解为啥媳妇把钱都投在了没回报的农场中,可是他舍不得抛下这些傻儿子,舍不得媳妇一个人挨累,他一直在身后默默支持着。现在这个农场里,除了智障孩子,还有一些没有人照顾的孤寡老人。 儿子:当兵生活让他理解了妈妈 刚开农场那阵儿,儿子杨闯还小,每天看着爸妈不停地忙着照顾别人,心里真嫉妒。“他们俩浑身就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可全用在了别人身上。”杨家五个孩子,全是大姐照顾。杨闯努力想也想不起来妈妈为他洗过一件衣服。 上初中,同学都笑话他有傻哥哥、傻姐姐,他就跟别人吵:“他们又不是我妈生的。”后来,他去当了兵。远离家乡,小伙子半夜常常偷偷哭。“想我妈,一看表一点多,就知道我妈又爬起来,到地里干活,心疼。”当兵生活让他一下理解了妈妈的行为,也忽然间更依赖妈妈。 每次回家,他都把别人不穿的衣服大包大包地扛回家,给那些傻哥哥们穿。到了吃饭时挨屋找他们,等农场的人都吃完了,自己才吃上饭。 老兵:没有她,这辈子见不到战友 看不得别人受苦的张凤英,一直有个想法:把能找到的抗美援朝老兵全找到,把他们带到自己的农场里。为啥一定要找这些老兵?原来,小时候的张凤英家附近有位老兵邻居,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