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颌面部炎性肿块临床特点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婴儿颌面部炎性肿块临床特点研究

婴儿颌面部炎性肿块临床特点研究资料与方法? 1990年以来收治用穿刺法确诊并治疗的颌下炎性包块婴儿43例,男20例,女23例;年龄7天~20个月,平均6个月。肿块部位:位于颌下30例,颌后9例,腮腺区3例,1例为双侧颌下肿块,肿块大小2.5cm×3.5cm~3cm×4cm;病程10天~2个月。季节:以冬春为多,冬季20例,春季14例,秋季9例,夏季3例。? 临床特点:均为腺源性感染。33例发病后曾用抗生素治疗。肿块呈圆形或扁圆形,表面皮肤色泽正常或微红,皮温不高,质中略硬,与皮肤无粘连,边界清楚,触痛不明显。体温36.5~37.8℃。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0~11)×109/L,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偏高。胸透心肺未见异常,全部病例均穿刺抽出脓性分泌物而确诊。? 全身治疗:应用抗生素,以青霉素、头孢类等抗生素治疗为主;支持疗法,给予小儿复方氨基酸,必要时给予血浆,提高机体抵抗力。 ? 局部治疗:根据医生建议和患儿家长选择分别用穿刺法和切开引流。①穿刺:脓肿表面常规碘伏消毒,用10ml注射器接7号针头抽2%利多卡因于脓肿表面皮下注入0.5ml后刺入肿块抽脓,用另一支同型号注射器吸取庆大霉素稀释液刺入脓腔冲洗,至冲洗液清澈。每日1次。②局部切开引流:脓肿表面消毒后,在局麻下,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用血管钳钝性分离向着脓肿方向刺入脓腔,引流脓汁并用1%过氧化氢与生理盐水交替冲洗脓腔,置碘仿纱条或橡皮管引流。视引流量行1日或隔日1次换药,至伤口愈合。? 结 果? 细菌培养:细菌培养27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葡萄球菌12例, 链球菌5例,大肠杆菌8例。由于条件所限,厌氧菌培养未能成功。 治疗效果:穿刺抽脓加药物脓腔冲洗35例,1~2次后脓肿即明显缩小;切开引流8例,换药2~3次后即无脓性分泌物;全部病例均在7~10天内治愈。未见其他并发症。? 讨 论? 小儿颌下淋巴结炎是流行最广和发病率最高的小儿疾患,各种免疫指数均低于正常儿童,机体免疫力降低[1]。 ? 肿块的诊断:由于该病患儿炎症表现不明显,表达不清,常被误诊为肿瘤。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本组淋巴细胞偏高,B超诊断为实性包块,透声强,此时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就是诊断性穿刺。? 小儿淋巴结炎的治疗:淋巴结炎症引起的间隙蜂窝织炎,脓肿可局限于一个或数个淋巴结内,则切开引流时必须分开形成的脓肿的淋巴结包膜,方能达到引流目的,同时应注意多个淋巴结脓肿的可能。? 按脓肿位置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直达脓腔,避免在不同组织层次中形成多处假通道,增加感染扩散机会,分离通道要足够宽大,保证引流通畅,位置深在的脓肿可选用盐水纱条或乳胶管。? 维持水电平衡:支持疗法对于改善病人一般情况和增强其抵抗力,促进感染好转,局限或消散有重要意义。头孢类对厌氧菌有较好的作用。重视敏感抗生素的应用,要足量、足疗程。本病除了抗感染外,还需要全身综合治疗, 面颈部淋巴结炎以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最多,小儿多数由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引起。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注意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中药辅助治疗以清热解毒,给予胸腺肽调节机体免疫等。? 本组33例曾使用过抗生素,但效果不佳。应在临床中依照专业学组所制定的指南规范应用抗生素[2,3]。? 参考文献? 1 张晓声.小儿口腔颌面部炎症特点.国外医学#8226;口腔分册,1989,16(2):83-86.?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上部分).中华儿科杂志,1999,37(12):748-750.?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下部分).中华儿科杂志,2001,39(6):379-783.?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