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病理研究
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病理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1例子宫腺瘤样瘤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光镜观察。其中6例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年龄21~58岁。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肿瘤好发子宫角、宫底处。光镜下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形成腺样、腔隙、条索样结构,有些上皮样细胞可呈空泡状、印戒样。大多伴有平滑肌瘤或平滑肌增生。免疫组化:CK、EMA、VIM、Calretinin均阳性表达,而FⅧ因子相关抗原、CEA均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良性病变,符合间皮来源,尤其注意的是,此瘤出现以空泡、印戒样细胞为主时,易误诊为腺癌或印戒细胞癌,结合免疫标记,可鉴别之。
关键词 子宫肿瘤 腺瘤样瘤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材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病理科自1996~2008年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腺瘤样瘤的病例,并全部经过复查。切片经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免疫组化选用抗体GK、EMA、WIM、钙结合素、CEA、FⅧ因子。采用s-P法。试剂盒购自北京中山物技术公司。免疫组化染色步骤按说明书操作。
结果
临床资料:病人年龄23~56岁,平均39岁。发生部位子宫角7例,宫底3例,宫体1例。6例因月经过多,B超、CT检查诊断子宫肌瘤。其余病例无明确主诉。有2例因其他疾病(宫外孕、卵巢肿瘤扭转)行手术治疗时发现。11例中有9例得到随访,经过良好,无复发和转移。
病理检查:①巨检:肿块多位于子宫浆膜下7例,肌壁间3例。直径1~3cm,圆形、卵圆或不规则形,界限清楚,无包。膜,质硬。切面均匀,实性,光滑,灰白色或灰黄色,局部可见微囊,边界不清。②肿瘤主要由上皮细胞形成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腺样及腔隙样结构。空隙内衬扁、立方、柱状上皮细胞。胞浆嗜伊红性。也可有一些细胞形成实心条索或呈空泡状、“印戒样”。间质为纤维组织。大多(7例)合并平滑肌瘤或伴平滑肌增生。③免疫表现:6例CK、EMA、WIM、Calretinin均阳性表达。CEA(一)、FⅧ因子(一)。
讨论
组织来源:已争论了多年,近年来已逐渐趋向为间皮来源。本组观察研究发现,在上皮细胞中、上皮及间叶性标记双向表达与文献报道一致。
临床病理特点:①年龄21~58岁,生育或绝经年龄内均可发生。②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少数有经量增多,大多无不适主诉。B超和CT检查均诊断为“子宫肌瘤”。本组还有2例因其他疾病行剖腹探查时发现。③多发于子宫角、宫底处,均在浆膜下、肌壁间。④肿块一般小至中等大小。⑤大多伴平滑肌瘤或平滑肌增生。文献报道,合并平滑肌瘤是由于肿瘤刺激平滑肌增生所致。⑥镜下特征:上皮样细胞形成腺管性、囊腔状、条索或网眼状结构,细胞为立方柱状或扁平状,腺浆丰富,无异型。需注意的是:以空泡或“印戒状”细胞为主时,极易误诊,特别是在冰冻切片中。⑦免疫组化:上皮性标记CK、EMA和间叶标记VIM同时阳性,间皮标记Calretinin阳性表达。
鉴别诊断:由于该瘤极为少见,特别是以平滑肌成分占优势时容易漏诊,因此,在鉴别诊断方面应与下列肿瘤进行鉴别:①原发和转移性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由于腺瘤样瘤镜下边界不清及在平滑肌间“浸润性”腺样结构或出现空泡、印戒状上皮样细胞极易误诊为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但CEA(-),WIM、CK、EMA与Calretinin均阳性,即可排除腺癌。本组有1例曾怀疑为平滑肌瘤内转移性黏液腺癌,后经上级医院会诊并经免疫组化证实腺瘤样瘤。②血管平滑肌瘤:在腺瘤样瘤出现以扁平细胞形成管腔结构并合并平滑肌瘤时,是易于误诊的原因。但单个管腔与平滑肌无周围环绕的对应关系,而且FⅧ因子阴性,即可否定血管平滑肌瘤的诊断。③淋巴管瘤:发生子宫的淋巴管瘤也很少见。但该瘤切面棉絮状、质软,囊腔较大伴多量液体,同时FⅧ因子阳性,即可鉴别之。结合文献资料及本组9例随访结果,均无复发和转移,表明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预后良好。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