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及借鉴
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及借鉴[案例描述]
清早,三(3)班的英语晨读非常热闹。走进教室,同学们就高叫着“Miss Lu,Alice他们真的拿蛋糕来了”。放眼望去,教室后排确实多了三只大小不一的蛋糕。他们班的班主任得知此事后,前来询问缘由。学生想要真实体验用英语过生日的情景和氛围,将真蛋糕拿来做道具。怕在课堂上分蛋糕占用时间,笔者将这三个表演组安排在最后。Chris这组拿蛋糕当了“花瓶”,笔者还没提醒到位,他们已经表演结束。笔者在即兴点评中沉痛地替蛋糕大呼不值。Alice这组的表演确实很好地利用了他们的蛋糕,从打开蛋糕盒、点蜡烛、许愿直至最后激动人心(场外观众们兴奋得像第一次见到蛋糕似的,将Alice五人组围在最中心)的切蛋糕,提供了各种用英语的语言环境,提升了学生用英语生活的能力。在给他们小组进行即兴评价时,笔者大力赞扬并及时教授生日情景中的英语语言。Todd这组站在比较高的起点,将笔者的补充意见和Alice组的精华融合,成为一个较好的《过生日》生活剧。
“他们怎么都是演这个内容?是你要求的吗?”他们班的班主任在观摩了全体同学的英语才艺汇演之后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笔者否认了她的想法,并告知原因。我们刚结束的第六单元就是表演《过生日》场景,可能课堂上的演示很精彩,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因此大部分的学生都选择“过生日”这个内容展示自己的英语才华。
紧接着三(2)班的同学进行才艺汇演。有很多小组都在玩“故事串串烧”,即集中堆砌英语书上的story,每个小故事都很精彩,但缺乏统一的主题。一连3个小组,相似的内容和雷同的表演形式。其中,最先表演的Jennifer小组看到别人的表演时,忍不住叫屈:“他们都抄我们的!”
三(3)班的《过生日》生活剧出现雷同,可能是因为刚学过这样的课文,那么三(2)班的故事串串烧的相似是什么原因呢?两个班级都出现了“抄袭”现象,有什么共性?与什么有关?
[案例分析]
“学生在进行才艺汇演前,都需要为期一周的排练时间。在排练时间内,学生须找到合作伙伴,确定表演的内容,准备相关道具,自行练习彩排。为了合作得顺利,每个小组都是在课间十分钟的时间里完成由生疏到熟练的练习任务。”
“三(3)班和三(2)班教室中间隔着一个门厅,两个班的同学经常同时段同地点练习自己的生活剧。两个班之间并没有发生抄袭现象。”
“才艺汇演中被抄袭的都是一些课堂上老师经常表扬、英语表达能力强的尖子生。而他们汇演的主要内容来自于课堂教学中的文本表演。”
以上是笔者根据访问和观察获得的信息,其中同一个班里尖子生被抄袭而平行班之间互不抄袭的现象值得深思。于是,笔者依据儿童心理学的原理对此现象作出了这样的分析。
1. 主观原因:儿童的心理暗示作祟
(1) 期望定律,萌发进取之心
每个学生都怀着对才艺汇演非常强烈的期望,希望自己的才艺获得老师的赞扬、同伴的赞叹,但对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又自信不足。他们期望通过某种帮助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帮助来自于老师、同学和家长。当家长和老师都没有主动给予帮助时,他们就将希望全部寄托在同伴身上。他们会选择那些具有“尖子生”声誉的同伴,在无法了解平行班的同学水平高低的情况下,选择自己班的“尖子生”成了唯一的办法。这便是同一个班里尖子生被抄袭而平行班之间互不抄袭的现象产生的起因。
(2) 吸引定律,产生借鉴之念
尖子生自信满满地沉浸在自己的生活剧时,那智慧和快乐的光芒像磁石般吸引着班级中的每个拥有进取之心的学生。这些学生在痴痴地观赏之余,顺便将那些精彩记忆在脑海中。当他们演练时,脑海中残存的内容作为背景知识被无意识地提取出来。
(3) 惯性定律,误把“抄袭”当“借鉴”
这种背景知识,使那些抄袭的学生比较轻松地开始他们的生活剧。他们的生活剧从语言到动作,从表情到道具,都表现出粘贴的痕迹。发展到后来,这种“抄袭”已成为习惯。
2. 客观原因:教师的方法指导与帮助不到位
出现这种抄袭现象与教师的观念意识不正确、方法指导不够、帮助不到位密切相关。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文本表演时非常重视示范和指导,但对于“回家作业”性质的此类活动缺少方法指导。教师想当然地认为课堂上提供了较多的文本表演范本,学生只须动脑筋组合即可成功。殊不知,学生并没有习得组合这些材料的方法和能力。在为期一周的练习中,没有及时给予帮助,导致部分学生只能靠“抄袭”获得“灵感”。
[活动反思]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采取措施。
1. 学生:对抄袭说“不”
一方面,正视学生间的互相“抄袭”现象,理解这种“抄袭”的初衷缘于学生的期望;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立自信,对抄袭说“不”。
(1) 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渠道获取信息
教师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防盗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VIP
- 2025年版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教学标准 460115 智能光电制造技术.docx
- [美国时代周刊]Time2012-06-25.pdf VIP
- 中医医疗医院设备配置标准.pdf VIP
- 陕2023TJ 077《住宅厨房、卫生间装配式L型构件排气道系统图集》.pdf VIP
- (完整word版)JGJ107-2016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doc VIP
- 三+《品质》(教学课件)-【中职专用】高二语文(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pptx VIP
- 新课标下体育中考项目现状的分析与思考.docx VIP
- 新员工入职适应期的评估体系与职业发展建议.docx VIP
- 第三周(9月15日)国旗下讲话稿:勿忘国耻振兴中华.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