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究小区道路设计经验及看法
探究小区道路设计经验及看法【摘要】小区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必要场所,而小区的道路作为连接小区中楼与楼之间,小区与外界的交通途径,更是小区建设之中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程。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拥有私家车的住户已经越来越多,而每天上下班时间的交通高峰时期,其实对于小区的道路也是一个小高峰,如何防止车辆的堵塞,是对小区道路设计的一个考验。同时,雨天如何尽快排水等问题,也是小区道路设计中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小区道路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探讨了一些与之相关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小区道路设计;设计要点
1 小区道路设计道路断面形式的选择问题
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 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应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城市旧区改建,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应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同时保证行人、骑车人的安全便利。(取消该款)
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窄,应符合下列规定:
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小区路:路面宽6m-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在多雪地区,应考虑堆积清扫道路积雪的面积,道路宽度可酌情放宽,但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2 小区道路设计的排水问题
2.1 小区道路排水设计的主要步骤;
2.1.1 要求小区道路排水设计委托单位提供小区建筑规划平面图、管网综合图、建筑一层排水平面图、地形图、管网综合图、人口总数及给水定额;
2.1.2 查询住宅小区范围内的既有管线设计资料、既有道路设计资料、需保留建筑的基础资料;
2.1.3 现场调查公用管线及排水管出路、既设管径、高程、流体性质,确定排水管道的控制标高,现场调查小区周边的既有道路情况;
2.1.4 依据小区建筑规划平面图确定小区内道路的平面,确定小区出入口的位置,查询小区出入口与既有道路的相交点的高程,根据道路控制高程确定场区竖向高程,再有此确定建筑物零标高;
2.1.5 当排水、道路、建筑三大标高初步确定后,需根据建筑物门口的高程、排水管线的埋深、既有道路标高、区域填挖方平衡等反复校核,并根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2 小区竖向标高控制
小区的竖向标高控制主要涉及三大标高的控制,一排水标高、二道路标高、三建筑标高,依据上述的设计步骤,本文建议是先排水、后道路、后建筑的的顺序进行设计,即所谓的先上后下。先依据自然地势确定小区内排水管网的出路,根据排水出路得出排水管线的终端控制标高;在满足排水管线埋设要求的情况下,依据既有道路标高、现状,自然地面标高,初步确定小区内规划道路的控制标高;然后依据道路控制标高反推建筑物的零标高。如小区内有需保留的建筑物,则应相应考虑既有建筑的零标高。同时在地势变化较大、坡度陡的小区设计时道路控制标高的确定不光只是单单考虑排水的问题,小区内土方平衡的问题也是要考虑的重点。
在小区的实际设计过程中,不论地势如何都要对道路、排水、建筑三大控制高做平衡调试,即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设计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2.1 减少工程总造价,尽量做到填挖土方量平衡;
2.2.2 为方便居民中的老人和孩子出行,建筑物的门口高与室外道路高的差不宜过大,一般以45cm或60cm为宜。在地势变化较大的场区内,建筑物门口高往往是变值,当地地势变化明显时,可以通过将同一建筑设定不同的零标高或门口高的办法达到减少室外台阶数量的目的;
2.2.3 为减少小区内的积水,方便居民出行,应努力使小区内没有绝对凹曲线点,当不得不这样处理时,应避免将凹点设在门口、路口等地。同时建筑物门前的小路可以做成单面坡,使水向远离门口的方向汇集,并设计雨水收水口;
2.2.4 当道路高程调整时,要检查地下管线是否有足够的防冻埋深,检查门口高与道路高的关系;
2.2.5 挡墙的设置是否有利于安全、有利于居民的室外活动。可以通过设计成复式断面、有装饰的护坡、围栏、变化挡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