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和器物上的龙装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建筑和器物上的龙装饰.doc

古建筑和器物上的龙装饰   说起龙,好像人人都知道,但是要问龙是什么样子,恐怕谁也没有见过。没见过也没有关系,古人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在学者的笔下,把龙描绘成形状像蛇,有鳞爪,能飞能走,能在江河湖海遨游,能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淮南子》说:“虎啸而谷风至,龙举而景云属。”宋代罗愿说龙有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驼、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要是说得通俗一点,龙是人们可以见到的多种动物组合体。   民间把龙当作祥瑞之物,封建时代则把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例如皇帝是真龙天子,皇帝的后裔是龙子龙孙,连皇帝使用过的东西都要带上龙字。如皇帝办公用的桌子叫龙案,皇帝穿的礼服叫龙袍。就是演古装戏,大臣不论穿红袍、绿袍、黑袍、白袍(武将),上面绣的都是蟒,只有“皇帝”穿的黄袍上绣的是五爪金龙。   古人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龙生动的性格,意味着吉祥如意,以此表达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人们把对龙的尊崇融入文化之中,组成了许多成语、词语、俗语、句子,成语如:形容威武雄壮非常活跃――龙腾虎跃;形容具有健旺的精神――龙马精神;比喻文章秀逸遒劲――龙章秀骨;如果某人取得举人、进士等功名――鱼跃龙门;希望儿子能成为出人头地、有作为的人――望子成龙;祝贺亲友结婚等吉庆之事――龙凤呈祥。词语如:生育一男一女双胞胎――龙凤胎等。文艺活动有玩龙灯、赛龙舟等。   翻阅《汉语大词典》,以“龙”字开头的词条占40个页码,750余条。如:龙行虎步、龙吟虎啸、龙盘虎踞、龙骧虎视、龙驹凤雏、龙翔凤翥等。如果再加上龙字在语词中间或者末尾的词组,如画龙点睛、活龙活现、乘龙快婿、矫若游龙、车水马龙等,龙字组成的词汇恐怕要上千了。   古人对龙的喜爱不仅表现在文字、服饰、文艺活动和民俗上,古建筑和器物上也不乏“龙”的身影。本文既不说北京故宫、北京北海、大同东街等地的九龙壁,也不说北京故宫、曲阜孔庙等地的盘龙柱,只是说一说那些形状像怪兽一样多数人说不上来名字但是却属于“龙”家族的装饰物。中国古建筑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尤其列入国家文保单位的建筑群,不论是皇宫、寺庙,还是古民居,都深受游客的喜爱。人们在参观古建筑时,可以看到屋脊上有吞脊兽、大门上有衔门环的兽头等,这些装饰物看上去一点都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龙,但它们其实都与“龙”有关。这些不同的龙源自“龙生九子各有所好”之说。“龙生九子”都是哪九子呢?明代李东阳、徐应秋、陆容都有解说,而以杨慎(正德六年状元,《三国演义》开篇所引“滚滚长江东逝水”即杨慎《临江仙》词中的句子)关于“龙生九子”的名目比较被人们所认同,而且被广泛装饰于古建筑和器物中。杨慎的说法是:传说龙生了九个孩子,都没有长成龙,却各有所好。老大叫?P?粒ㄒ?bixi),长得形似乌龟,好背负重东西,今天石碑下面的龟趺就是它。老二叫螭(音chi)吻,形状似兽,性好望,今屋脊上兽头是也。老三叫蒲牢,形似龙但是小,生性好吼叫,今天大钟上的钮是也。老四叫狴犴(音bi’an),形状似虎,很有威力,所以让它立在监狱的门上。老五叫饕餮(音taotie),好饮食,故叫它立于鼎盖上。老六叫趴蝮,生性好水,于是把它立于桥柱上。老七曰睚眦(音yazi),性好杀,故立于刀环。老八曰金猊(音ni),形状像狮子,性好烟火,故立于香炉。老九曰椒图,形似螺蚌,生性好闭,故立于门铺首。   不论杨慎说的有没有道理,我们在明清时期的一些古建筑和器物上,却是可以经常看到一些造型奇特的动物形象,例如殿顶、屋脊两头各有一个兽头张着大口吞住屋脊,一个像乌龟样的东西伸着头背上驮着高大的石碑等,它们都是传说中的龙的儿子。现在我们就将这些“不成龙,各有所好”的龙子说一说。   先说?P?痢H嗣窃谒旅怼㈧籼谩⒒柿辍⒛沟兀?均可见到背负高大石碑的乌龟,其实它不叫乌龟。?P?辽熳畔裎诠甑耐罚?背上驮载着石碑。用驮碑,不只是因为它好负重,而且它还是龙的儿子,具有长寿和吉祥的象征意义,寓意碑的主人以及碑文介绍的事迹能以流芳百世。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P?磷苁窍蚯鞍鹤磐罚?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寓意稳步向前。   古建筑物不论宫殿还是民房,正脊两端都装饰有一个张嘴吞脊的兽头,俗称吞脊兽。这是龙生九子之二――螭吻,又名鸱(音chi)吻。为什么把螭吻装饰在屋脊上呢?一者因为它性情好张望,把它放在屋脊上会像哨兵一样坚守岗位,能及时发现可疑的情况。二者它是龙的儿子,龙离不开水,古建筑的梁柱檩椽都是木料,屋里还有大量的木制家具,因而防火就是第一要务。如果发生火灾,螭吻能喷水降雨,扑灭火灾,反映了古人的美好愿望和防火意识。其实殿顶、屋脊上装饰螭吻还有个重要作用,就是让它张口吞住屋脊可以避免屋脊松动。   古代比较大的城市十字街口都建有钟鼓楼,大的寺庙也有钟鼓楼,敲击大钟发出的声音十分洪亮。大钟要吊挂起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