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斋杂记-清-佚名.pdf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库全书 砚山斋杂记》  (清)不着撰人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十   砚山斋杂记   杂家类四   杂品之属   提要   臣等谨案砚山斋杂记四卷不着撰人名氏研山为孙承泽斋名或疑即为承泽作然所引查慎 行敬业堂诗王士祯居易録等书皆在承泽以后则必不出承泽手考承泽之孙烱有砚山斋珍玩集 览此书或亦烱所撰欤首论六书而附以玺印及刋板告身表文之属次研说墨谱而附以眼镜次为 铜器考窑器考皆颇足以资考证葢承泽虽人不足道而于书画古器则好事赏鉴两擅其长其所收 藏至今为世所重烱承其遗绪耳濡目染具有渊源其所论著一一能详究始末细别纎微亦足备考 索矣   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恭校上   总纂官 (臣)纪昀 (臣)陆锡熊 (臣)孙士毅   总校官 (臣)陆费墀   ●钦定四库全书   砚山斋杂记卷一   北平孙承泽 编   ○六书   古文者苍颉旧体周世取用之文字案班固汉志及许氏说文书本有六体一曰指事上下二曰 象形日月三曰形声江河四曰会意武信五曰转注考老六曰假借令长此造字之本也自苍颉以至 今字体虽变此本皆同古今不易也自苍颉以至周宣皆苍颉之体未闻其异宣王纪其史籀始有大 篆十五篇号曰篆籀惟篆与苍颉二体而已卫恒曰苍颉造书观于鸟迹因而遂滋则谓之字字有六 义其文至于三代不改及秦用篆书焚烧先代典籍古文絶矣许慎说文言自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 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亡新居摄以应制作改定古文 使甄丰校定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内书也二曰竒字即古字有异者三曰篆书即小篆下杜人 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秦隶书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由此而论即秦 罢古文而有八体非古文矣以至亡新六书并八体亦用书之六体以造其字其亡新六书以秦八体 用其小篆虫书摹印隶书去其大篆刻符殳书署书而加以古文与竒字其刻符及署书盖同摹印殳 书同于缪篆大篆正古文之别以摹古故乃用古文与竒字而不用大篆也是孔子壁内古文即苍颉 之体故郑玄云书初出屋壁皆周时象形文字今所谓蝌蚪书以形言之为蝌蚪指体即周之古文郑 玄知者若于周时秦世所有至汉犹当识之不得云无能知者又亡新古文亦云即孔氏壁内古文是 其证也或以古文即大篆非也何者八体六书自大篆与古文不同又秦有大篆若大篆是古文不得 云古文遂絶以此知大篆非古文也   ○吾衍论字有七变   古今字有七变一曰蝌蚪书苍颉观天地之文以意度为之文字之祖今之偏旁是也以漆点木 故其文多似水虫故曰蝌蚪二曰籀文大篆史籀取苍颉形意配合为之大篆是也史籀所作故曰籀 文三曰小篆李斯省籀文之法同天下书者也以籀书为大篆故此曰小篆四曰秦隶程邈以文牍繁 多难于用篆因减小篆为便用之法故不为体势非今之隶书也便于佐隶故曰隶书世传秦权秦量 刻文即秦隶字人不能别亦谓之篆误矣或谓秦未有隶且疑程邈之说故详及之五曰汉篆汉器欵 识及诸印文是也即秦之隶书也六曰汉隶蔡邕石经及诸汉碑之字是也此体最为后出皆有波法 与秦隶同名其实则异又谓之八分书七曰欵式诸侯本国之文也古者诸侯书不同文故形体各异 秦有小篆始一其法近之学者取欵识字为用一纸之上齐楚不分人亦莫晓其谬   ○论锺鼎文之谬   近世戴衕以钟鼎文编六书故不知者以其字便于用无说文聱牙之患多取之形古字今杂乱 无法钟鼎偏旁不能全有即以小篆足之或一字两法人多不知凸本音睘加宀即为寰字乃音作官 府之官村字本作邨从邑从屯今乃书为村字从木从寸又引杜诗无村眺望賖为证谬误甚矣况说 文无此村字许慎引经为证汉时文皆篆隶乃得其宜今衕引经而不能精究经典古文反以近世嗟 误俗字引以为证镑铲锹锯尿屎等字皆系世俗字为钟鼎篆体各有详注卯字所解尤为不雅编首 字源分门类为次第苍颉之法到此书为一厄矣学者先观古人学书方知其谬   ○字   春秋以上言文不言字周礼外史达书名于四方注云古曰名今曰字仪礼■〈目甹〉礼注云 名书文也今谓之字   ○蝌蚪文   陆深书辑曰蝌蚪今之虾蟆子也古未有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简上竹硬漆腻画不能行故首 粗尾细自然成象后人巧拟形状失本意矣   ○识文之异   汤允谟云识文夏用鸟迹篆商用虫鱼篆周虫鱼大篆秦大小篆汉小篆隶书三国隶书晋宋以 来楷书唐用楷隶三代同阴识谓之偃囊其字凹汉以来或用阳识其字凸间有凹者或用刀刻如镌 碑凡阳识决非三代物   ○篆隶   袁桷云大篆不得入小篆隶书最忌入八分今世俗乃以八分为隶何其不察耶   东皋杂録云汉碑额多篆身多隶隶多凹篆多凸惟张平子碑则额与身皆篆也刘禹锡宜城歌 云花台侧生树石碣阳镌额不见汉碑不知此句为何说   ○分隶正书不同   秦之隶书乃篆之捷也与今正书不同然非分书也盖隶书本如此后渐变为今正书耳欧公以 此似今八分遂呼汉人分书为隶既知其不同且疑薛尚功摹之失体误也今人作正书是锺王法然 锺王古字亦多与今不同世传六朝唐初碑上字分隶相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