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德威克^C12N——发现中子:引燃核反应的最佳粒子.pdfVIP

查德威克^C12N——发现中子:引燃核反应的最佳粒子.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查德威克c12N——发现中子:引燃核反应的最佳粒子 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Chadwich,Sir James,1891— 1974)(邮票C12a和邮票C12b)在曼彻斯特大学受教育, 1911年毕业后,便跟随在那里任教的卢瑟福 8l 工作。1913 年他获得一项奖学金——18年前卢瑟福 8I。也是因得到了 这一奖学金,这才从新西兰来到英国。查德威克用这笔奖 学金来到德国,打算和盖革础一起工作。不幸,第一次世界 大战爆发,他成了敌侨。因而被德国政府拘押起来。 1919年,他回到英国,在剑桥从事研究工作。他再一次 和卢瑟福 8I’一起工作,用a粒子轰击元素。1920年,他根 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某些原子的核电荷数,结果和莫塞 莱 。的原子序数理论符合得非常好。 在2O世纪2O年代,人们已知道了两种亚原子粒子:汤 姆孙n。‘’发现的电子和卢瑟福 ’发现的质子。质子都在原 子核内,但假使原子核的质量都是由质子构成的,那么就会 有太多的正电荷。例如,氦核有相当于4个质子的质量,但 只有相当于两个质子的电荷。因此,卢瑟福 s-’等认为核中 C1 2a 力ll莲lIlI5爪rt~4(1995) 必定含有一些电子,这便中和一些质子的电荷。因电子是 发现中了的 德威克 极轻的粒子,所以不大会改变质量。甚至还有人认为,电子 在核内起到了类似于水泥的某种作用从而把质子聚拢在一起。因为若没有电子,带有同性电荷的质 子就会互相排斥而飞离。按照这样的观点,氦核将包含4个质子和2个电子,才会使其质量为4,净 电荷为+2。 然而,从理论上来看,原子核的质子一电子说有站不住脚的地方。倒是认为原子核内可能存在一 种不带电的粒子的推测较为有理论根据。在2O世纪2O年代,卢瑟福 ’和查德威克就是这样认为 的,并几次想找出这种粒子,但是失败了。困难之处在于不带电的粒子不能电离空气分子,而这种电 离,正是探测亚原子粒子的最简便的方法。 然而,在1930年到1932年间,一些物理学家,包括博特 和约里奥·居里拈 夫妇在内,观察 到当铍等轻元素经受a粒子的轰击后,会有某种辐射出现。这种辐射(最初认为是强力的了射线)的 存在是因其能把质子从石蜡中打出来而得到证明。遗憾的是,对此没有作出合适的解释。因而,一 项重大发现从他们手中溜走了。 这种辐射被认为是强力的了射线,但细想起来,又讲不通,因为了射线的质量很小,不太可能将 质量相对较大的质子打出来。查德威克在1932年重复了这些实验,并认为解释这一效应的最好方 法是假设a粒子从铍核中轰击出中性的粒子,而这些中性粒子的质量和质子质量相当,才能从石蜡 中打出质子。中性粒子(中子)就这样被发现了。 中子发现了,不过并不是卢瑟福 8l’最初所设想的质子和电子的复合粒子,而是一种全新的粒 子。自由中子是不稳定的,通过弱相互作用变为质子、电子和反中微子,平均寿命约为15min (898s)。卢瑟福R18r~设想的那种中性粒子的自旋只能是整数,而中子的自旋是1/2。 一 24— 中子的发现有深远的意义。中子是人们发现电子和质子之后发现的第三个基本粒子。在原亍 核物理学中,至今,中子仍是引燃核反应的最有用的粒子。查德威克获得了1935年诺贝尔物理掣 奖。那时还没有发现在中子引燃的核反应中有铀裂变。3年后,哈恩m 和迈特纳帅证明了这一点。 随着中子的发现,人们便认识到原子核内不应含有任何电子。海森堡m 很快便做出另一种循 定,即认为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因而氦核包含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总质量遂为4,总电荷 为+2。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都含有相同数量的质子(因而在外面有相同数量的电子,化学性质正 是取决于电子数目和电子排布的),但含有不同数量的中子。因而,氯原子就有两种,一种含有17 质子和18个中子,总质量为35,另一种含有17个质子和20个中子,总质量为37。这两种同位素分 别为弘氯和”氯。这样,在20年前由索迪 ’和阿斯顿 提出的同位素理论最终被合理说明了。 原子核的中子一质子观点几乎能解释所有的理论问题, 但它还是不能说明究竟是什么作用使所有带正电的质子都 聚合在一个小核内。想说明这一点,还需几年后由汤川秀 澍 的计算给出解答。 中子由于不带电,在接近原子核时,不须克服库仑力, 它一旦溜进原子核,就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