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垣医案-清-孙一奎.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孙文垣医案 清 孙一奎   孙序   盖士君子有济世之心者,必托经世之术以运之,遇不遇无论也。何也?得时而驾,则 宇内之休戚利害,隐然共之,视其患若切于身之疾痛 痒,不措之安全不止。此士君子之 心,得位以行之者也。不幸不获遇,泽不及物,而心不得施,有志君子,往往怀其道而隐 于医。故是昔人谓济人利物,无位者不能,惟医以救死扶生为功,故业之者,可以推不忍 之心及于物,而于道有益。有味乎其言之也。然医岂易言哉?吾闻其宗旨,自《内经》、 本草以来,书之藏于有司者,一百七十九家。非博通巨儒,超悟上哲,专攻其业,何能探 讨?洞明其阴阳、寒热、静躁、虚实,消息盈缩之奥,而措之行事。夫人之待命于医,生 死攸系,乃以未谙浅薄者尝试之,其不贼人之命者几希。医以济人,至于贼人,可不畏 耶!此医之所以难言也。余顷多病,谒告山居,尝叹济物之衷未措于用。顾思延医以求济 其身。然而医之良者,苦不一遇也。乃壬申仲秋,吴君柳溪,谈新安海阳有孙君东宿者, 医可谓称良矣。余亟请而相印证之,耳其论 乎《素》、《难》之旨,而表里夫张、刘、 孙、李、丹溪、伯仁诸家。其视余疾也,未投药,先谈余之经络、色脉、机能,与受病之 自,即勿药而余病爽然若失。及详察其端方之度,沉着之思,渊渊之阃奥,则杳焉莫竟其 涯。非所谓深于道而隐于医者耶!余因诘之曰:神农尝百草,先天而命之药,黄帝、岐 伯,后天而着之经。此天以神授,圣以神符,不可及矣。嗣后若和、扁、华佗、淳于意、 仲景、思邈、河间、东垣、朱、滑,莫不HT 弄化机,制人命于掌上,术亦神也。何今日 之事是业者,不能踵其芳躅耶!抑世代之不同也?孙君勃然曰:古今人非不相及,用心殊 尔!宋儒有言,古之仁者为人,今之仕者为己。不佞亦谓古之医者为人,今之医者为己, 道不同而受病一也。夫士君子之视天下,与吾身血脉相流通,天下病,若 之切身,天下 安,则惬然而无恨。虽以道为药石者,其济宏,以医为道术者,其济狭,其心一也。故古 之医也,以救死扶生之心,其业专而用方也慎。专则精而造诣入室,慎则审而投药奏功。 此和、扁诸名家,所以悉臻秘妙,称神奇。今之医,则异是也。将以市利,非以济人。 黄、岐以来诸书,非不剽窃以资口说,乃其心则实胡越一膜视天下,率以利之盈绌,为心 之重轻。人之济与否,若与吾术不相关,此何以比古人而接其芳躅哉?不佞奎何能造古贤 哲之阃奥,第无愧于此心尔!余闻而喟然叹曰:孙君充是心而行是术,其将大有裨于时矣! 虽隐而亦显也。因次其语而归之,爰以订夫业是术者,是为序。   时万历癸酉中秋日吴江孙质庵从龙敬书于符丸草堂   卷一 三吴治验   万历龙飞二年吴小峰小川目疾   万历龙飞二年小春月,予始游苕之东双林。于时,族兄吉泉之友吴小峰与其弟小川俱 病目,专科者愈治愈重。其目始红肿,次加太阳痛,继则白星翳叠出。予不以目科名,而 识者称予大方,因谋于吉泉曰:医以通变为良,昔秦越人过邯郸,闻贵妇人,则为带下 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则为耳目痹医。闻东宿君国手也,必能随俗为变,愿一言去 吾兄弟目疾。吉泉邀予,余曰:嘉靖间论医者,必首西吴,如周仲仁氏,凌汉章氏,王宾 湖氏者,皆擅一时名,其家世必有传也,何需于予。吉泉曰:渠家慕弟久矣,且其尊人受 博士易,为西吴名家,弟好易,幸一往,藉此为谈易地,勿逊。诊其脉,小峰之脉,濡而 缓大,两目血缕直贯瞳人,薄暮则疼。小川之脉,皆洪大鼓指,黑珠有浮翳瘼,隐涩难 开,大小便皆不利。故于小峰用补,先以清肝散与之。夏枯草五钱,香附四钱,甘草一钱 五分,细茶五分,以彻其痛。药两进而痛止。继用人参、白茯苓、熟地黄、枸杞子、桂 心、牛膝、破故纸、白蒺藜、牡凡皮。服八日而愈。于小川用泻,内用泻肝汤,及当归龙 荟丸。外用象牙、冰片为末点之,七日痊愈。其尊君我峰翁喜诣余曰:二目均病,年同 齿,染同时,诸医同治而同不愈,先生一补一泻,而二病均愈,何哉?余曰:此阴阳虚实 之辨也。   经云:实者正治,虚者从治。令侄之症,惟厥阴肝火炽盛,肝常有余,有余者泻之, 正治也。郎君下虚,又为怒所激,怒则火起于肝,肝为藏血之地,故血丝贯瞳人,而薄暮 作痛,方用夏枯草、香附为君,疏其肝气。经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用甘草为 臣。茶能清头目,用以为使,先为去此痛。经又云:水流湿,火就燥,故复用甘温补其下 元之虚,俾火得归元,此从治也。若用苦寒降火之剂,不惟血凝而痛加,抑且激其火而使 愈炽矣。我峰闻之,语人曰;孙君本阴阳而治寒热,是用《易》为医也。故补者补效,攻 者攻效。语曰:不知《易》者,不可以为太医。孙君神于《易》而于医乎何有,愿于吾苕 悬一壶也。余哂之,谓:昔韩伯休且不欲人间知其名,余又何壶之可悬哉。   卷一 三吴治验   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