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335至卷358-伤寒门.pdf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335至卷358-伤寒门.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三十五 伤寒门     黄帝素问      上古天真论   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注 上古之人,得圣人之教化,内修养生之道,外避贼害之邪,所以年皆度百岁而 动作不衰。】      生气通天论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注 因于寒而吾身之阳气,当如运枢以外应。邪客在门,故起居如惊,而神气乃 浮,出以应之。】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注 此因四时之序而能顺养者也。】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    【注 风为阳邪,客于肤表,则淫伤于气。阳气伤则阴寒,精自出。风木之邪,内 通肝气,肝主藏血,肝气受邪,则伤其血矣。】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 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注 阴阳不能固密,则在天阴阳之邪,伤吾身之阴阳而为寒热病矣。洞泄上逆而 咳,乃阴阳上下之相乘也。痎疟温病,乃阴阳出入之气也。】      热论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 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 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 免于死。    【注 外淫之邪始伤表阳,皆得阳气以化热,故曰凡病热者,皆伤寒之类也。死于 六七日之间者,六经之气已终,而不能复也。愈于十日已上者,七日不作再经,十三日六 气已复,故愈。本寒邪而反为热病,反以凉药治之,是病太阳之标热,而不病天之阴寒, 是以热虽甚不死也。伤寒一日太阳受之,二日阳明,三日少阳,是阴寒之邪,得阳气以化 热,虽传入于三阴,而亦为热病。七日来复于太阳,不作再经,而其病自愈。若两感于寒 者,阴阳交逆,荣卫不通,故不免于死。】   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 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 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脏:《素 问》热论新校正云:『按全起云,脏作「腑」。《太素》亦作「腑」』。者,故可汗而 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 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 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其不两感于寒 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 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 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注 太阳之气主皮毛,故伤寒一日太阳受之。阳气在上,故头项痛。背为阳,故腰 脊强。阳明之气主肌肉。身热者,病阳明之气也。病虽在气,而阳明之脉,侠鼻络目属 胃,故目疼鼻干。胃不和,故不得卧也。少阳之气,主枢主胆,胆气升则诸阳之气皆升。 胸胁痛而耳聋者,病在气,而见有形之经证也。三阳皆受邪热之病,然在形身之外,而未 入于里阴,故可汗而解也。六气相传,虽入于里阴,而皆为热证,故嗌干而口燥渴也。厥 阴木火主气,故烦满。脉循阴器,故囊缩。荣卫血气皆伤,以致脏腑俱病,故不免于死。 若止于气分相传,六日已周,七日来复则渐愈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 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注 病传六气,故当调其六经。经气和调,则荣卫运行,而不内干脏腑矣。前三 日在阳分,故当从汗解;后三日在阴分,故当从下解。】   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 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帝曰:善。 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    【注 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者以下解之,是谓调其逆从也。】   帝曰:病热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何如?岐伯曰: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 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语, 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剩疂{不入,不知人;六日死。    【注 表里阴阳,俱受其邪,脏腑皆病,荣卫不行,故尽气终而死也。】   帝曰:五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