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科十三方考
嘱言
夫人之一身,血脉贯通,似河海周流而无丝毫阻滞,设一旦有邪毒窜入五脏、六腑,
或风湿中入皮肤肌腠之间,便血脉不行,而患斯作矣。但毒之所发,变应万千,有中于脏
者,有中于腑者,有中于阳分、阴分、气分、血分者,种种原因,不一而足。发于阳者,
则红肿高硕而痛甚,发于阴者,则低塌平伏以灰白,或则日轻夜重,或则昼重夜轻,其呈
象颇不一致。症之初起,以草药愈者有之,而久治不效者亦有之,迁延日久,遂有成茧及
不收口之诸般坏象矣。吾门在此万般困难、诸医束手时,而有四味异药、十三奇方以济
之,此种困难遂迎刃而解,医尽世间奇症,从未轻授外人,得之者可坐获浓利,救济群
生,此中至药,虽南面王不易也,吾子孙当世代遵守,是所至嘱!又据黄承昊折肱漫录第
七卷,肿毒条有云:“凡患毒者,多服十三方及仙方活命饮以败毒,但老弱之人不能堪
此,故薛立斋以托里败毒散易之。”又医药编有云:“一人患疟,久不愈,以金蚣丸投
之,疟止”云云。黄氏为明季万历丙辰进士,折肱漫录成于崇祯乙亥,是外科十三方之
来,当不始自清代矣。
上编
总论歌
侬等着论总提纲,阴阳内外悉分张,痈疽发处分赤白,疮疖起时别暗光,满腹仁恩留
赤子,一腔慈爱着青囊,百骸中毒分表里,三关直透识阴阳,回生妙术传釜水,救死奇方
着蜀疆,且看杏林多秀色,须知橘井有泉香,愚民莫负侬医惠,转盼乾坤乐更长。
上编
痈疽总论
夫痈疽之症,本由心经而发,何以发自心经,因实火动而成痈疽,虽有各症,亦当分
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内因者,乃心、肝、脾、肺、肾及心包络等处,或因寒热而血凝
气滞,或膏粱浓味而遗诸毒;外因者,乃肩挑背负,劳苦奔趋,而迎暑湿风邪,扰动气血
不和,此外因也;不内外因者,乃五脏受伤而邪毒透入也。痈疽之发,分筋、骨、韧、
皮、肤五类。痈发于血脉之间,属阳,为顺症;疽发于筋骨之内,属阴,为逆症。发于皮
内者为疡,发于肤上者为疖。凡症宜视阴阳,详察善恶,若见三善,纵然沉重,亦无大
害;如见四恶,虽然微小,亦必丧亡。凡业医者,不可徒从表里、寒热而辨阴阳,以贻害
于人也。
上编
痈疽总论歌
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外因六淫八风感,内因六欲并七情,饮食起居多
失慎,肩挑背负损其身,膏粱之变营卫过,藜藿之躯气血贫,疽由筋骨阴分发,痈从阳分
肉脉生,疡起皮里肉之外,疮发皮肤为失荣,阳盛 肿赤痛易,阴盛色暗陷不疼,半阴半
阳不高肿,微痛微热红亦轻,五善为顺七恶逆,见三见四可分明,临症色脉须详察,温凉
补汗攻应分,善治伤寒杂症易,能察痈疽肿毒精。
上编
痈疽总论歌解
经云:“诸痛痒疮,皆属心火。故曰痈疽原是火毒生也。痈疽皆因营卫不和,气血凝
结,经络阻隔而生,故曰经络阻隔气血凝也。其因有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是也。外
因者,由于春之风,夏之暑湿,秋之燥,冬之寒也,当其时而至,则为正气,非其时而
至,或过盛,则为淫邪。凡此六淫为病,皆属外因。亦有因八风相感,如冬至日正北大刚
风,春分日正东婴儿风,秋分日正西罡风,立夏日东南弱风,立冬日西北折风,应时而
至,则生养万物,不应时而至,则杀害生灵万物,若人感受,则内生重病,外发痈疽。凡
此八风为病,皆属于外,故亦曰外因六淫、八风感也。内因者,耳听淫声,目视邪色,鼻
闻过臭,舌食滋味,心思过度,意念妄生,皆损人神,凡此六淫为病,皆属内因,故曰内
因六欲并七情也。不内外因者,饮食不节,起居不慎,过饮醇酒则生火,消烁阴液,过饮
茶水则生湿,过食五辛则损气血,过饥过饱则伤脾胃,凡此种种,皆饮食之致病;昼夜过
劳,担轻负重,跌扑损坠等类,损其身形,夜不静息,强力入房,劳伤精气,此起居之病
也。其起于膏粱浓味者,多令人营卫不和,火毒内结,起于藜藿薄食者,多令人胃气不
充,气血亏少,凡此种种,皆不内外因也。人之身体,计有五层,皮、脉、肉、筋、骨
也。发于筋骨间者曰疽,属阴;发于血脉间者曰痈,属阳;发于皮里肉外者曰疡毒,只发
于皮肤上者名曰疮疖。凡痈疽阳盛者,初起 肿,色赤,疼痛,则易溃易敛,顺而易治,
以其为阳症也。阴盛者,初起色黯,不红,塌陷,不肿,木硬不疼,则难溃难敛,逆而难
治,以其为阴症也。半阴半阳者,漫肿不高,微痛不甚,色不甚红,此症属险,若能随症
施治,不失其时,则亦可转险为顺,否则逆矣。五善者,五善之症也,诸疮见之则为顺,
则易治;七恶者,七恶之症也,诸疮见之则为逆,则难治。凡患痈疽者,五善为顺,七恶
为逆,如见三善者必生,见四恶者必死矣。尔后学业医者,当于临症之际详察其色,宜温
者则温之,宜凉者则凉之,宜补则补,宜汗则汗,宜攻则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401至卷401-小儿未生胎养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402至卷402-小儿初生护养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403至卷405-小儿诊视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395至卷396-妇人崩漏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406至卷406-小儿脏腑形证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407至卷410-小儿初生诸疾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411至卷414-小儿头面耳目鼻病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415至卷416-小儿唇口齿舌喉病胸背手足病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419至卷421-小儿诸热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422至卷423-小儿嗽喘门.pdf
- 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docx
- 第十三章轴对称(复习课)1.ppt
- 15.1.2分式基本性质(2).ppt
- 期末冲刺(补全对话30道).docx
- 【华创证券-2025研报】2025年二季报公募基金十大重仓股持仓分析.pdf
- 【港交所-2025研报】景福集团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年报.pdf
- 【天风证券-2025研报】2025中报前瞻:关注预告日至财报日的景气超额.pdf
- 【国金证券-2025研报】连连数字(02598):跨境支付先行者,前瞻布局虚拟资产.pdf
- 【第一上海证券-2025研报】云工场(02512):云工(02512):IDC方案服务商,边缘云业务打造第二成长曲线.pdf
- 【东方证券-2025研报】主动权益基金2025年二季报全解析:重点关注科技医药双主线和中小盘高成长主题基金.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