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唐风鸨羽注释翻译欣赏题解译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经唐风鸨羽注释翻译欣赏题解译文

鸨羽 肃肃鸨羽①,集于苞栩②。王事靡盬③,不能蓺稷黍④。   父母何怙⑤?悠悠苍天!曷其有所⑥?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⑦。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   悠悠苍天!曷其有极⑧?   肃肃鸨行⑨,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父母何尝?   悠悠苍天!曷其有常⑩? 译文 大雁簌簌拍翅膀,成群落在柞树上。王室差事做不完,   无法去种黍子和高粱。靠谁养活我爹娘?高高在上的老天爷,   何时才能回家乡?   大雁簌簌展翅飞,成群落在枣树上。王室差事做不完,   无法去种黍子和高粱。赡养父母哪有粮?高高在上的老天爷,   做到何时才收场?   大雁簌簌飞成行,成群落在桑树上。王室差事做不完,   无法去种稻子和高粱。用啥去给父母尝?高高在上的老天爷,   生活何时能正常? 注释 徭役繁重,劳动人民不能耕种以养父母的控诉。   ①肃肃:鸟翅扇动的响声。鸨(音保):鸟名,似雁而大,群居水草地区,性不善栖木。   ②苞栩:丛密的柞树。苞,草木丛生;栩,柞树。   ③靡:无,没有。盬(音古):休止。   ④蓺(艺yì):通“艺”,种植。稷:高粱。黍:黍子,黄米。   ⑤怙(音户):依靠,凭恃。   ⑥曷:何。所:住所。   ⑦棘(音及):酸枣树,落叶灌木。   ⑧极:终了,尽头。   ⑨行:行列。一说鸨腿;一说翅。   ⑩常:正常。 主题   这是一首叙事的山歌,描述了普通老百姓为王事服役的情景。鸨鸟不善于飞行,只善于行走,无后趾,故栖树不稳,但鸨鸟们却被逼迫站在丛树枝上,这象征着农夫们只善于种植,而不善于做其它事。但是,王爷的差事却没有停息的时候,这使得农夫们不能在田野里种植粮食,而且使得他们的父母也乏人养育。他们只有抬头问苍天,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有尽头。   《周易》中有个《无妄》卦,周文王用六个爻,代表了六个时间段:初九爻为惊蛰,是春耕大忙季节,所以称为“无妄往”。六二爻时值谷雨,为春耕后的小休时期,因此“利有攸往”,可到集市上相互交换生活中的必需品。六三爻为小满时期。九四爻为芒种。九五爻为小暑。上九爻为立秋,万物成熟,宜收割贮藏,故曰“无妄行”。这就是周文王在当时的施政方针。依据这个施政方针,小邦周才逐渐繁荣富强起来。这说明了古时人们顺天时,抓农耕的情状。并力图规范人民的行为,要人们象万物一样率性而行,顺应天时;不妄为,不妄行,以农业生产为重,方为吉祥。因此,在这始发的春雷震响时,如果人们的行为不正,不抓春耕种植生产,而去征伐打仗,而去营建宫室城堡,则会有灾祸。有如冬雷、夏雷,或是秋雷乱震一阵,则就不正常了,违背了天命。因此,无妄行,不利于有攸往。若是想有所前往,会怎么样呢?那么上天就不会保佑了。即使有所前往,也是不会有什么意义的,最终会招来灾祸。所以,该行则行,不该行时就不要有所行为,才能有所得。 主题 所以,不论是国家也好,不论是个人也好,凡有所行动,就一定要看清时势,才能获得成功。若不依照形势而行,其后果必然是失败的。只有“对时”,才能“育万物”,才能保障人民的生活。因此《无妄》卦诸爻所强调的“无妄往、行”,“利有攸往”等,便具有了很重要的时间意义。而在周文王以后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王爷们为了自己的私利、自己的享受,不顾农时,因而也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赏析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古今各家认识比较一致,都以为是晋国政治黑暗,没完没了的徭役使农民终年在外疲于奔命,根本无法安居乐业,赡养父母妻子,因而发出呼天怨地的声音,强烈抗议统治者的深重压迫。《毛诗序》云:“《鸨羽》,刺时也。昭公之后,大乱五世,君子下从征役,不得养其父母,而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云:“民从征役而不得养其父母,故作是诗。”方玉润《诗经原始》云:“《鸨羽》,刺征役苦民也”,“始则痛居处无定,继则念征役之何极,终则念旧乐之难复。民情至此,咨怨极矣。”   全诗三章首句均以鸨鸟反常地停集在树上比喻成群的农民反常地生活——长期在外服役而不能在家安居务农养家糊口。因为鸨鸟是属于雁类的飞禽,其爪间有蹼而无后趾,生性只能浮水,奔走于沼泽草地,不能抓握枝条在树上栖息。现在鸨鸟居然飞集在树上,犹如让农民抛弃务农的本业常年从事徭役而无法过正常的生活。这是一种隐喻的手法,正是诗人独具匠心之处。王室的差事没完没了,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大量的田地荒芜失种。老弱妇孺饿死沟壑,这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战乱频仍的现实反映,所以诗人以极其怨愤的口吻对统治者提出强烈的抗议与控诉,甚至呼天抢地,表现出人民心中正燃烧着熊熊的怒火,随时随地都会像炽烈的岩浆冲破地壳的裂缝喷涌而出,掀翻统治阶级的宝座。 赏析 全诗三章语言大同小异,这是民间歌谣的共同点。至于三章分别举出栩、棘、桑三种树木,则纯粹是信手拈来,便于押韵,别无其他深意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