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医法圆通 清·郑寿全著
卷一
用药弊端说
用药一道,关系生死。原不可以执方,亦不可以执药,贵在认证之有实据耳。实据者
何?阴阳虚实而已。阴阳二字,万变万化。在上有在上之阴阳实据,在中有在中之阴阳实
据,在下有在下之阴阳实据。无奈仲景而后,自唐宋元明以逮本朝,识此者固有,不识此
者最多。[眉批]医不执方药,在平日求至理而探玄奥。一得上中下阴阳实据,用药即不误
人。病家知此理法,延医入门,以此审其高下,决其从违,《万病回春》立说之功不浅。
此先医医,而后医病家。具见良工心苦。其在不识者,徒记几个汤头,几味药品,不求至
理,不探玄奥,自谓知医。一遇危症,大海茫茫,阴阳莫晓,虚实莫辩,吉凶莫分。一味
见头治头,见脚治脚。幸而获效,自夸高手。若不获效,延绵岁月。平日见识用尽,方法
使完,则又藉口曰:病入膏肓,药所难疗。殊不知其艺之有未精也。更有一等病家,略看
过几本医书,记得几个汤歌药性,家人稍有疾病,又不敢自己主张,请医入门开方去后,
又或自逞才能,谓某味不宜,某味太散,某味太凉,某味太热,某味或不知性,忙将《本
草备要》翻阅,看此药能治此病否。如治与病合则不言,不与病合则极言不是,从中添减
分两,偶然获效,自矜其功,设或增病,咎归医士。此等不求至理,自作聪明,每每酿成
脱绝危候。虽卢缓当前,亦莫能治,良
可悲也。更有一等富贵之家,过于把细些小一病,药才入口,稍有变动,添病减病,
不自知也,又忙换一医,甚至月延六七位,每每误事。[眉批]学养兼到之医,方能识此火
候,太非易易。不知药与病有相攻者,病与药有相拒者,岂即谓药不对证乎?何不多延数
时,以尽药力之长哉。
予观古人称用药如用兵。有君臣,有佐使,有向导;用缓攻,有急攻,有偷关;有上
取,有下取,有旁取;有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诸法。岂非知得药与
病有相拒相斗者乎?予愿富贵之家,不可性急,要知病系外感,服一三道发散药,有立见
松减些者。气滞、食滞、腹痛、卒闭之症,服行气消导开窍之品,有片刻见效者。若系内
伤空虚损日久,误服宣散、清凉、破气、滋阴等药、酿成咳嗽白痰,子午潮热,盗汗骨
蒸,腹胀,面肿,气踹等症,又非三五剂可见大功。所以古人治病,有七日来复之说,或
三十剂、五十剂,甚至七八十剂,始收全功者矣。
最可怪者,近之病家,好贵恶贱,以高丽参、枸杞、龟、鹿、虎胶、阿胶、久制地
黄、鹿茸等品,奉为至宝。以桂、麻、姜、附、细辛、大黄、芒硝、石膏等味,畏若砒
毒。由其不知阴阳虚实至理,病之当服与不当服耳。〔眉批〕扪虱而谈,其言侃侃,有旁
若无人之概。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
杞,都是砒霜。无奈今人之不讲理何,故谚云:参、芪、归、地,治死人无过;桂、附、
大黄,治好人无功。溯本穷源,实由于不读仲景书,徒记几个幸中方子,略记得些各品药
性,悬壶于市,外著几件好衣服,轿马往来,目空一世。并不虚心求理,自谓金针在握。
仔细追究,书且点不过两篇,字且画不清几个,试问尚能知得阴阳之至理乎?东家被他
桂、附治死,西家被他硝、
黄送命。相沿日久,酿成此风。〔眉批〕淋漓尽致。所以病家甘死于参、芪、归、地
之流,怕亡于姜、附、硝、黄之辈。此皆医门之不幸,亦当世之通弊也。
予愿业斯道者,务将《内经》、《难经》、仲景《伤寒》、《金匮》、孙真人的《千
金》、《翼》诸书,与唐、宋、金、元,朱、张、刘、李并各后贤医书,彼此较量,孰是
孰非。更将予所著《医理真传》并此《医法圆通》,留心讨究。阴阳务求实据,不可一味
见头治头,见咳治咳,总要探求阴阳盈缩机关,与夫用药之从阴从阳变化法窍,〔眉批〕
医学骨髓,尽此一语,学者潜心。而能明白了然,经方、时方,俱无拘执。久之,法活圆
通,理精艺熟,头头是道,随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观陈修园先生《三字经》,列病
数十条,俱言先以时方治之,不效,再求之《金匮》,明是知道近日医生之胸中也。然时
方如四君、六君、四物、八珍、十全、归脾、补中、六味、九味、阴八、阳八、左归、右
归、参苏、五积、平胃、柴苓、逍遥、败毒等方,从中随证加减,亦多获效。大抵利于轻
浅之疾,而病之深重者,万难获效。修园所以刻《三字经》与《从众录》之意。不遽揭其
非,待其先将此等方法用尽,束手无策,而后明示曰,再求《金匮》,是教人由浅而深,
探求至理之意也。窃以《金匮》文理幽深,词句奥古,阅之未必即解其至理,诚不若将各
证外感内伤阴阳实据,与市习用药认证杂乱处搜出,以便参究。予岂好辩哉?予实推诚相
与,愿与后世医生同入仲景之门,共用仲景之法,〔眉批〕一片婆心。普济生灵,同登寿
域,是所切望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