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贯-明-赵献可.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医贯 明 赵献可   医巫闾子医贯序   凡人有所以生。而非形也。形有所以促。而非病也。病有所以治。而非药石也。中医 以药石治病。上医借药石以治生。病病者不受不生。惟生生者病而生危。甚则促。故欲治 生者原生。夫人何以生。生于火也。三统之说。   人生于寅。寅生火也。火阳之体也。造化以阳为生之根。人生以火为生之门。儒者 曰。天开于子。水为元。医者曰。人生于水。肾为元。孰知子为阳初也。又孰知肾为火藏 也。阴生于阳。故水与火为对。然而火不与水为对体。其与水对者。后天之火。离火也。 其不与水为对者。先天之火。干火也。夫干、阳之纯也。夫阳、火之主也。夫水、火之原 也。   后天之火有形。而先天者无形。有形之火。水之所克。无形之火。水之所生。今夫艾 台见日而火。方诸见月而水。   此水火之大分也。然取水者迎月之光。而不迎其魄。何也。魄阴也。而光借于日则阳 也。水不生于水。而生于火明矣。是故土蒸而润。肤燠而泽。酿醅而溢。釜炊而汗。丹砂 硫黄之所韫而汤也。汇为温泉出焉。水之生于火也益信。火生乎水。亦还藏于水也。其象 在坎。一阳陷于二阴之中。而命门立焉。盖火也而肾水寄之矣。其生乎水也。   其象在干。纯阳立于杂卦之先。左旋而坎水出焉。右旋而兑水纳焉。盖水也而阴阳之 火。则分而寄之矣。此所谓后天中之先天也。有气而未始有形也。无形之火以阳生。阳寄 位于心则为君。神明以官。譬若火之光。以阳生阴。寄运于三焦则为相。腑脏以充。譬若 火之焰。君火在上。而相火巽乎水而上行。譬若辘轳之转而未始停也。水乃升而火降。   所谓既济者也。如是则生全。不则其生非者。反以克木。水为火所克。则水竭而无所 与藏。还以自克而生害。故养生莫先于养火。医巫闾子曰。   余所重先天之火者。非第火也。人之所以立命也。仙炼之为丹。释传之为灯。儒明之 为德者。皆是物也。一以贯之也。   故命其名曰医贯。其说具载于书余不论。论其原生之大指若此。医巫闾子姓赵氏。名 献可。别号养葵。其为今称。   盖有逃名之意焉。且以书成于幽州。若曰藏诸山以俟其人。刻而行之者。家伯兄司马 公也。   赐进士第奉训大夫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撰述   诰敕东宫日讲官甬东友人薛三省拜撰   卷之一·玄元肤论   内经十二官论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 出焉。胆者。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 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 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 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 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 之。至道在微。变化无穷。   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恍惚之数。生于毫 厘。毫厘之数。起于度量。   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此内经文。   玩内经注文。即以心为主。愚谓人身别有一主非心也。谓之君主之官。当与十二官平 等。不得独尊心之官为主。   若以心之官为主。则下文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当云十一官矣。此理甚明。何注内经者 昧此耶。盖此一主者。气血之根。   生死之关。十二经之纲维。医不达此。医云乎哉。   或问心既非主。而君主又是一身之要。然则主果何物耶。   何形耶。何处安顿耶。余曰悉乎问也。若有物可指。有形可见。人皆得而知之矣。惟 其无形与无物也。故自古圣贤。   因心立论。而卒不能直指其实。孔门之一贯。上继精一执中之统。惟曾子子贡得其 传。然而二子俱以心悟。而非言传也。若以言传。当时门人之所共闻。不应复有何谓之问 也。后来子思衍其传而作中庸。天命之性。以中为大本。   而终于无声无臭。孟子说不动心有道。而根于浩然之气。及问浩然之气。而又曰难言 也。老氏道德经云。谷神不死。   是为玄牝之门。造化之根。又口。恍恍惚惚。其中有物。佛氏心经云。空中无色。无 受想形识。无眼耳鼻舌身意。又曰。   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夫一也中也性也。浩然也。玄牝也。空中也。皆虚名也。不得 已而强名之也。立言之士。皆可以虚名著论。至于行医济世。将以何味的为君主之药。而 可以纲维一身之疾病耶。余一日遇一高僧问之。自心是佛。佛在胸中也。僧曰非也。在胸 中者是肉团心。有一真如心是佛。又问僧曰。真如心有何形状。僧曰无形。余又问在何处 安寄。僧曰想在下边。余曰此可几于道矣。因与谈内经诸书。及铜人图。豁然超悟。唯唯 而退。今将十二经形景图。逐一申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