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幼科类萃 明 王銮
序
医之为科也十有三而最难者莫如小儿盖小儿筋骨未坚脉息未完神气未全问之而弗能言
诊之而未易决是故谓之哑科书曰若保赤子言保之之难也老子曰圣人皆孩之言孩之之不易也
黄帝曰吾不能察其幼小者言幼小之难察也慨自颅囟经亡而童孺之夭者多矣世之称小儿医者
曰钱仲阳陈文中李柽董汲栖真子汉东王氏皆有显名于一时然未免囿于准绳尺度之中而乏超
然自得之见求其推移变化卒与法合譬如珠之走盘而不出于盘惟钱仲阳一人而已夷考仲阳当
宋神宗时为太医丞素难奥旨无所不窥乃创建五脏之方各随所宜用之谓肝有相火则有泻而无
补肾为真水则有补而无泻可谓抽金匮玉函之秘而得内经之髓者矣惜其遗书散亡出于门人阎
孝忠之所裒辑者非仲阳之本意也幼科类萃不着纂者姓名观其引用诸家之说盖近时医工为之
者治河大中丞松石刘公谓是书有保婴活幼之功乃命开封郡守南宫白侠刊而布马宪副HT山胡
君实力赞之昔程伯子有言一命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斯刻也其诸利民惠物之心形
于疏浚之余者欤
嘉靖十三年甲午冬十一月朔嵩渚李濂书
卷之一
论小儿受胎禀赋浓薄不同
千金论曰儿在母腹中受其精气一月胚二月胎三月血脉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筋骨成
七月毛发生八月脏腑具九月谷神入胃十月百神备而生生后六十日瞳子成能笑语识人百日任
脉生能反复一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独立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匍匐三百日髌骨成能独倚三百六
十日为一期滕骨成乃能移步此是常足之法不如此者身不平尔又云才生下有身破裂者必死阴
囊白者必死阴不起者必死无粪门者必死股间无生肉者必死忽如鸦声者必死其周岁之间颅囟
间解齿发未生手足挛缩膝如鹤即身体瘦瘠或四五岁不能行立此皆受胎气之不足者也若筋实
则多力骨实则卑行血实则形瘦多发肉实则少病精实则伶利多语笑不怕寒暑气实则少发而体
肥此皆受胎气之充足者也大抵禀赋得中道为纯粹阴阳得所则柔兼济气血相和百脉相顺精备
神全脏腑充实形体壮健其未周之时颅囟坚合睛黑神清口方背浓骨粗臀满脐深肚软茎小卵大
齿细发润声洪稳睡此皆受胎气之得中和者也以故听其声观其形则可以知其虚实寿夭矣
卷之一
论妊妇不守禁忌生儿多疾之戒
全幼心鉴云常见富贵之家怀妊妇人居于奥室饥则辛酸无所不食饱则恣意坐卧不劳力不
运动是以胎气微弱生子必软而多疾若夫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使神全气和受胎常安生子必伟而
少疾丹溪云往往胎孕致病患多玩忽医所不知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得热则俱热得寒则俱寒病则
俱病安则俱安母之饮食起居可不慎哉姑陈一二以为规戒一子二岁满头有疮一日疮忽自平遂
患痰喘询其母孕时所喜何物曰辛辣热物是其所喜知其为胎毒也慎勿与解利药因口授一方用
人参连翘川芎黄连甘草陈皮芍药木通浓煎沸汤入竹沥与之数日而安或曰何以知之曰见其子
精神昏倦病受得深决无外感非胎毒而何又一妇人形瘦性急体本无热怀孕三月适当夏暑口渴
思水时发小热遂教以四物汤此亦胎毒也疮若再作病必自安已而果然若于孕时确守前方何病
之有又一女得痫遇阴雨则作遇惊亦作口吐涎沫声如羊鸣此胎受惊也其病深痼调治半年病亦
可安仍须淡味以助药功与烧丹丸继以四物汤入黄连随时令加减果半年而安三者是皆胎妇调
适乖常饮酒嗜欲忿怒惊扑母有所感胎必受之或外挟风邪有伤于胎子乘母气生下多疾病患至
此诚不能慎密之故也
卷之一
论服下部热药求子遗患之误
丹溪云郑宪使子年十六生七个月后得淋病五七日必一作其发则大痛水道下如漆和粟者
一盏方定脉之轻则涩重则弦视其形瘦而长青而苍意其父必因服下部药遗热在胎留于子之命
门而然遂以紫雪和黄柏末丸梧子大晒极干热汤下百丸半日又下二百丸食物压之又半日痛大
作连腰腹水道乃行下漆和粟者碗许痛减十之八后张子中与陈皮一两桔梗木通各半两又下合
许而安父得燥热尚能病子况母得之者乎书此以证红丝瘤之事东垣云李叔和问中年以来得一
子一岁之后身生红丝瘤不救后四子皆病瘤而死何缘致此疾翌日思之谓曰汝乃肾中伏火精气
多有红丝以气相传生子故有此疾俗名胎瘤是也汝试观之果如其言遂以滋肾丸数服以泻肾中
火邪补真阴之不足忌酒辛热之物其妻以六味地黄丸以养阴受胎五月之后以黄芩白术作散与
五七服后生子三岁前证不复作今已壮噫合观以上所论则知其警戒深矣
卷之一
护养论
小儿生长必欲人襁褓之襁褓之道必须得宜如春夏之月乃万物生长之时宜教令地卧使之
不逆生长之气如秋冬之月乃万物收藏之时宜就温暖之处使之不逆收藏之气然后血凝气和则
百病无自而入矣大抵衣不可太暖暖则汗出表虚风邪易入乳不可太饱饱则胃弱而易伤积滞难
化格致余论云童子不衣裘帛下体主阴得寒凉则阴易长得温暖则阴暗消是以下体不与帛绢夹
浓之服恐妨阴气又小儿血气俱盛食物易消肠胃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