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乏的道德性——现代性道德的症结与出路.pdfVIP

贫乏的道德性——现代性道德的症结与出路.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贫乏的道德性——现代性道德的症结与出路.pdf

贫乏的道德性 现代性道德的症结与出路 郑明哲 提要: 在现代人普遍的疏离感和焦虑感背后,是一种对道德性本身的隐忧。正有感 于此,在无序的道德世界表象前.~幸运伦理和底线道德的呼声不绝于耳,而法则化的道德认知, 却愈加使道德背叛生活本身,导致愈趋贫乏的道德和碎片式的道德自我。而真正的问题在子, 我们要i重新发现道德与生命、生活的内在关联。 关键词:道德性 公私域 道德自我 规范性 本真性 作者郑明暂,男,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广州 510275) 从普适伦理到底线道德,已成为当下时代的共同呼声。如果说强调曹遁伦理,还表现出些许对道 德、前景的信心的话,那么坚守道德底线,则是对当下道德之虚弱无力的彻底表白。费们无法不对此病 态、属弱的道德生活感到不安,因为我们内心深处对人之为人的认间更多的是来概于遭德性或伦理 性,而并不是看似无所不能的思辨理性。道德贫乏症业巳成为现时代我们所酣临的宽大危机。通过 探寻这…道德症状的病理,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思考伦理理论,将有助于我们对现时代道德生活的处境 认知,更或可能促成我们时道德生宿乃至生油本身的囊新发现或重建。 一、公私域二元化的反讽以及法律与道德关系之谜 毋庸置疑,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城的划界,是现代生洁的跟著特征。当然,公私域的界分即其二冗 化是伴随现代生活的复杂化和多5t化而生成的。社会愈柏复杂和多样,公共性的欲求就愈为强烈,这 是由社会的扩张性和杜会的稳定性之间的张力所决定的。尽管人植定要过公共生活井在当代呈现出 极致,但这并不足以使得公共生插具有对于私人生洒的优先性。因此我们注意到公私峨的二分,一直 伴随着对私人生活坚守的内在冲动。这由总的生活的内在张力所决定。借用上帝的阳上帝,凯撒的 归凯撒,各得其所,整个现代人的生活可被调控于内在张力的均衡性之中。可是我们发现,均衡的公 私结构越来越被打破并不断倾斜于公共性方面。从有意地在公共交往中避谈私人事务到怯于井羞于 触碰私人领域,私人空间的正当性受到无形削弱,阳人们对私人生活削弱化的克撤识的接受,又不断 地强化人们对私人生活的低下乃宠若耻感。使人们变得谨小慎徽的政治正确戒条,肆虐于公共交 往中并不恰当地侵染入私人领地ω 与此相伴随的结果将是私人空间的不断萎缩乃至趋于破碎。公私 浙江学刊 2009 年第 5 期 城二元化发展到反讽的阶段,势必要对当代人类生存性的不索和焦虑承担责任。 与公私峨的工元化相伴随的,是道德的法律化。一直以来,道德或伦理被认为是社会生活的基 石,更是法律的基础。对于法律,自古以来人们就持有矛盾的~腔,从孔子反对子产铸刑鼎到柏拉图 对法律的疑虑可见…斑,甚至最早界定捷恼含义的亚里士多德,也视友谊贵于律法。相反,对于荧德 与伦理,先贤们…致地备为推崇。对于他们,没有法律的生活是可能的,甚歪更好,但没有荧德和伦理 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实践荧德就是幸福生活本身。具有反讽意味的事,美德与伦理逐渐为普遍 规则所取代,并最终不断消融于公共性的法律之中。从美德到普遍性规则,看似是道德的扩张,而实 质上,通过普遍性规则到公共性法律的轻易转换,道德的自足性和正当性被无形地抽烹了。粗略附 宵,道德法律化的过程,经历了古代斯多亚学掘,到中世纪的托马斯,阳最终在康德那里发展到极致。 略为夸张地说,从无所不在的自然法到基督教的宗教律浩,再到康德的绝对律令,道德克限伸展茧帝 圃化,而当道德膨胀到帝回时期,也是它的糊于消亡阶段,并通过被法律的轻易接管而安乐死。不难 看出,在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上,最现出与公私械工元化平行的反讽,具体表现为从法律是最低限度的 道德到无主反法律就是不道德的,此种以法律来定义道德的倾向正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遣大危机。 最早榈察到法治主义的道德概念或伦理的法律观问题井做出深刻分析的人是牛津大学的安 斯库姆(G. E. M Anscombe) ,她在 20 世纪中期发布的颇具影响的现代道德哲学一文中对与法则 相伴随的强制性义务进行了强割的批刑,主张以日常的应当观念取代强势的义务观念,以不公 正取代道德意义上的错误观念。①她清醒而锐利地诊断出时代的道德病症,并呼吁回归到古典的 美德之中,该文在美德伦理学的当代复兴大势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当然早在 19 世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