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雨霖铃(好)
请分析鉴赏本词虚实结合的手法。(6分) * 抒 情 写景 《念 奴 娇 》 《雨霖铃》 寒蝉 长亭 骤雨 杨柳 晓风 残月 大江 浪 乱石 惊涛 樯橹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审美标准: 以阳刚为美 大气粗犷 审美标准: 以阴柔为美 具体细腻 内容:个人情愁 闺情羁旅 离怨相思 方式: 多含蓄婉转 内容:广泛 家国功业 豪情壮志 方式:多铺陈直抒 格律 严守格律 自由突破 风格 委婉绮丽 恢宏沉郁 课堂教学思路 1、婉约派与豪放派 2、体会词中情感 3、赏析两种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 4、名句赏析 5、技巧新授:虚实结合 6、能力迁移: A、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名句,你同意吗?为什么?(6分) B、05天津高考题,张籍《凉州词》: 本诗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1、宋真宗京城赶考,金榜不中,填词: 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2、5?年后第二次落第 ,填词《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3、3年后,皇帝圈点放榜,宋仁宗: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柳永“奉旨填词” 柳永 1、北宋词人。第一个专业词人。 2、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qí)卿。 3、排行第七,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4、词千首。多描绘城市风光、歌妓生活、羁旅行役、下层市民生活。善用民间俚俗语和铺叙手法。 5、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6、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雨霖铃 教学目标 1、体会词中情感 2、把握两种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 3、学习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 《雨霖铃》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 象征:离愁别恨 直接抒情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请找出直接抒发词人感情的句子,并概括词中感情。 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多愁善感的人离别时都会很伤心 更何况是在这让人不能承受的冷清凄凉的秋天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一次分开,经过的将是一年或更多年的分离,我料想即使有好天气、好风景,也会因无人共赏而形同虚设。 离别了恋人,纵然是有万千深情蜜意,又能向谁诉说呢? 借景抒情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请找出词中写景抒情的诗句出来,并赏析你最喜欢的一句。 名句赏析 1、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4分) 2、赏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4分) 3、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名句,你同意吗?为什么?(6分) 赏析思路: 手法+依据+作用 借景抒情+意象+意境+感情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1、赏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一句给我们点出了别离的季节(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雨后阴冷的黄昏)(1分), 寒蝉、长亭、日暮、雨歇(1分), 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凄清萧瑟(1分)的送别氛围, 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感情基调。(1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赏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4分) 名句赏析 这一句动用了借景抒情,虚景写实情的手法,(1分) 词人借用想象之景:浩渺的烟波,沉重的暮霭,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上海闵行区初三二模中考数学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pdf VIP
-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开学第一课》课件.pptx VIP
- ZZ027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 婴幼儿保育赛项理论题第7套(含答案).doc VIP
- 井下作业操作手册(防砂作业).pdf VIP
- ZZ027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 婴幼儿保育赛项理论题第10套(含答案).doc VIP
- 主题教育反面典型案例交流材料.pdf VIP
- YD_T 1051-2018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docx VIP
- 贝克完井工具介绍.pdf VIP
-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设计意图)及教学反思.pdf VIP
- 学生档案信息登记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