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的自救及互救.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识地震灾害 地震地点 地震时间 震级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直接) 日本 阪神 1995年1月17日 7.2 5万余人死亡3万余人受伤 超过960亿美元 土耳其 伊兹米特 1999年8月17日 7.4 1.6万人死亡2.7万人受伤 超过200亿美元 美国 阿拉斯加 1964年3月28日 8.5 131人死亡 受伤人数不祥 超过3亿(相当于2006年的18亿美元) 中国 唐山 1976年7月28日 7.8 24.2万人死亡83万人受伤 100亿元以上 地震就是通常所说的地动,它与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由于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的结果,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地面距震源最近的地方叫震中。   地震的大小和对地面影响程度可以用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来衡量。震级表示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大小,一次5级地震的能量相当于在花岗岩 中爆炸一颗2万吨级黄色炸药(TNT)的原子弹的能量;烈度则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烈度为X度的地震,表示地面绝大多数一般房屋倒塌。 地震灾害的自救与互救 地震,特别是强烈地震之前,总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人们把与地震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异常现象称之为地震的前兆。 地下水异常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天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动 物 异 常 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螺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鱼儿惊慌水面跳,冰天雪地蛇出洞。 地光和地声 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夕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兆。 小震报大震 地震有“前震——主震——余震”型,小震即前震可作为大震的前兆。可谓:小震闹,大震到,一多一少快报告。 型台地震时,小震与大震关系 但必须强调的是有上述现象发生时,不一定有地震,因为引起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元而不是单一的,对上述的现象的出现一定要分析,排除各种干扰,最后才能确定是否地震前兆。 掌握防震减灾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明确地震时的疏散路线和避震场所。 固定室内家具,高层玻璃窗贴纸条,移开阳台上的花盆。 清除楼道、走廊和门前的杂物,保持疏散通道畅通,妥善处理室内的易爆物品。 准备好避震和营救用品,如手电筒、半导体收音机、食品、水、药品、以及绳、锤子等。 做好家庭成员的分工,如关闭煤气、切断电源、熄灭炉子火等。 衣袋里装上家庭成员名单、工作单位、急救卡等。 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在12秒钟内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 1.能撤离时,迅速有序地疏散到选定的安全地区。 不要盲目破窗跳楼。 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 2.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震后再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 3.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难。 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高架路下等处停留。   尽量远离加油站、煤气储气罐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场所。 4.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 用枕头顶在头上 用面盆顶在头上 用书包顶在头上 用双手护住头部 震区群众,尤其是家庭和邻里之间的自救和互救,是减少伤亡的有效手段。      1.被埋压人员的自我求生法——自救   被埋压的人员要有信心和勇气,尽快清理压在身上的物体,脱离危险区。一时不能脱险的,要设法扩大安全空间,防止重物坠落压身。 设法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灰尘造成窒息,可用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 积极寻找代用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以延长生命。 要保持体力,不要急躁,不要高声呼叫,可用敲击等方法与外界联系。 2.家庭邻里之间的救助——互救 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物声。 挖得准:抢救时,要大致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扒,以防止意外伤亡。 救得法:救援必须讲究方法。要先易后难,先救强壮人员、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抢救力量。首先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防止窒息。 再暴露胸腹部以及其他部位,施行包扎或急救,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 ???????????????????????????????????????????????????????????    不要强拉硬拖,防止新的伤亡。 ?????????????????????????????????????????????????????????   尽量用小型轻便工具,避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