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金属塑性变形的物性方程.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 金属塑性变形的物性方程 物性方程又称本构方程,是关系的数学表达形式。弹性变形阶段有广义Hooke定律,而塑性变形则较为复杂。在单向受力状态下,可由实验测定曲线来确定塑性本构关系。但在复杂受力情况下实验测定困难,因此只能在一定的实验结果基础上,通过假设、推理,建立塑性本构方程。为了建立塑性本构方程,首先需弄清楚塑性变形的开始条件——屈服,以及进入塑性变形后的加载路径等问题。 §2.1 金属塑性变形过程和力学特点 2.1.1 变形过程与特点 以单向拉伸为例说明塑性变形过程与特点,如图2-1所示。金属变形分为弹性、均匀塑性变形、破裂三个阶段。塑性力学视为弹塑性变形的分界点。当时,与存在统一的关系,即。 当以后,变形视作塑性阶段。是非线性关系。当应力达到之后,变形转为不均匀塑性变形,呈不稳定状态。点的力学条件为或dP=0。经短暂的不稳定变形,试样以断裂告终。 若在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出现卸载现象,一部分变形得以恢复,另一部分则成为永久变形。卸载阶段呈线性关系。这说明了塑性变形时,弹性变形依然存在。弹塑性共存与加载卸载过程不同的关系是塑性变形的两个基本特征。 由于加载、卸载规律不同,导致关系不唯一。只有知道变形历史,才能得到一一对应的关系,即塑性变形与变形历史或路径有关。这是第3个重要特征。 事实上,以后的点都可以看成是重新加载时的屈服点。以g点为例,若卸载则关系为弹性。卸载后再加载,只要点,关系仍为弹性。一旦超过g点,呈非线性关系,即g点也是弹塑性变形的交界点,视作继续屈服点。一般有,这一现象为硬化或强化,是塑性变形的第4个显著特点。 在简单压缩下,忽略摩擦影响,得到的压缩与拉伸基本相同。但是若将拉伸屈服后的试样经卸载并反向加载至屈服,反向屈服一般低于初始屈服。同理,先压后拉也有类似现象。这种正向变形强化导致后继反向变形软化的现象称作Bauschinger效应。这是金属微观组织变化所致。一般塑性理论分析不考虑Bauschinger效应。 Bridgman等人在不同的静水压力容器中做单向拉伸试验。结果表明:静水压力只引起物体的体积弹性变形,在静水压力不很大的情况下(与屈服极限同数量级)所得拉伸曲线与简单拉伸几乎一致,说明静水压力对塑性变形的影响可以忽略。 2.1.2 基本假设 (1)材料为均匀连续,且各向同性。 (2)体积变化为弹性的。塑性变形时体积不变。 (3)静水压力不影响塑性变形,只引起体积弹性变化。 (4)不考虑时间因素,认为变形为准静态。 (5)不考虑Banschinger效应。 §2.2 塑性条件方程 塑性条件是塑性变形的起始力学条件。 2.2.1 屈服准则 单向拉伸时,材料由弹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时的应力值称为屈服应力或屈服极限,它是初始弹塑性状态的分界点。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屈服怎样表示?一般说来,它可以用下列式表示: S)=0 其中为应力张量,为应变张量,t为时间,T为变形温度,S为变形材料的组织(Structure)特性。对于同一种材料,在不考虑时间效应及接近常温的情形下,t与T对塑性状态没多大影响。另外,当材料初始屈服以前是处于弹性状态,与有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屈服条件可以表示成为 或或 若以空间来描述,则f()=0表示一个包围原点的曲面,称作屈服曲面。当应力点位于此曲面之内时,即,材料处于弹性状态;当点位于此曲面上时,即,材料开始屈服。另外,根据静水压力不影响塑性变形之假设,f只与应力偏量有关,即: 由于应力偏量满足,总是处在应力平面上。这样屈服条件就可以用平面上的封闭曲线来表示。若点落在该曲线上,表示满足屈服准则。若在这个应力状态上再迭加一个静水压力,这时在三维主应力空间中,相当于沿着等倾线移动的面平行面,而应力点仍满足屈服准则。因此,在三维主应力空间中,屈服曲面是一等截面柱体。它的母线与直线平行。 曲面到底是什么形状?不同的推理过程和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曲面形状。其中最为常用的是Tresca屈服准则和Von Mises屈服准则。 2. 2. 2 Tresca屈服准则 最早的屈服准则是1864年Tresca根据库伦在土力学中的研究结果,并从他自己做的金属挤压试验中提出以下假设:当最大切应力达到某一极限k时,材料发生屈服。即: (2. 1) 用主应力表示时,则有: (2. 2) 当有约定时,则有: (2. 3) 在主应力空间中,式(2. 2)是一个正六棱柱;在平面上,Tresca条件是一正六边形(见图2-2)。 (a) 主应力空间的屈服表面 (b)π平面上的屈服轨迹 图2-2 屈服准则的图示 k值由实验确定。若做单向拉伸试验,,则由式(2. 3)有。若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