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学基础2震级和烈度,地震波与波动方程
2.6.1 地震震级 2.6.2 地震烈度 2.6.1 地震震级 定义—— 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度量 多种震级定义: 里氏震级(1935) ML=logA-logA0——近震 Wood Anderson地震仪、震中距R=100km、最大水平地面位移 面波震级(1939) MS=logA-logA0——浅源 远震 体波震级 (1945) Mb=log(A/T)max-Q(R,h)——远震 短周期体波震级(1963) mb 矩震级(1977) MW=2/3logM0-10.7, (地震矩M0) 存在问题及未来方向 地震P波类似于空气中传播的声波 地震S波 地震面波 定义 评价指标 地震烈度表 特性 存在的问题 影响因素及规律 关于取消烈度 (9)烈度在工程抗震中的作用 关于取消烈度 争论与原因 烈度具有多指标的综合性,与单一地震动参数本身就不具有良好对应关系 依照烈度进行抗震设计,在反应谱理论中容易引起概念上的混淆 烈度是分等级的,地震作用成倍数关系 烈度具有以后果表示原因的间接性,是“危害性”而非“危险性”,抗震设防则恰恰以后者为依据 关于取消烈度 地震震级 与 地震烈度的关系 2.7.1 地震波类型 2.7.2 波动方程 体 波 纵波(P波):弹性介质在正应力作用下发生体应 变产生的波动称为纵波。 体 波 横波(S波):弹性介质在切应力作用下发生切应 变产生的波动称为横波。横波质点 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又可 分为SH波和SV波。 面 波 瑞利波:在自由表面上产生的沿自由表面传播的 面波。地震勘探中的面波指瑞利波。 勒夫波:分布在低速层与高速层分界面上,与SH 波类似,又称横面波。 (2) 地震波的传播特点: 对于P波,波动方程为: 对于S波,波动方程为: P波、S波速度为: 纵、横波速度比: 纵、横波速度比: 如果已知P波、 S波速度,则: 地震波的能量与吸收: 波的能量E:地震波的传播实际是能量的传播。频率为f、振幅为A的波,在体积为W、密度为?的介质中传播时,其能量可表示为: 上式说明:波的能量E与振幅A的平方、频率f的平方以及介质的密度?成正比。 烈度不仅作为地震宏观破坏或地震动强弱的量度,而且也作为抗震设防的标准。 烈度在工程抗震中的作用体现在下面两方面: (1) 作为抗震验算的基础,包括地基基础抗震验算和结构的 抗震验算。 (2) 作为地基基础和结构抗震措施施行的基础。 与工程抗震设计的联系体现在: 把地震烈度作为联系地震动,尤其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小的一个量化指标。 我国颁布的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T11-89)仍然用烈度概念作为衡量地震作用大小的依据。 对地震烈度的理解: 仅仅是一定范围内地震影响强弱程度的总评价。它主要用物在地震动作用下的后果来衡量,这种衡量是定性的、宏观的、综合的。因此,烈度是一个粗略的等级概念。在目前条件下,还不可能由地震烈度来推导出或区分出地震动各种作用的具体量化指标。 把某一具体地震动参数与地震烈度直接对应 是值得探讨的。 back back 烈度作为地震破坏程度的一个度量是合适的,但却不适宜于衡量地震作用 我国的做法 取消烈度作为抗震设防依据,采用地震分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设计时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amax Vmax 地震动反应谱) 地震波与波动方程 §2.7 纵波(P):压缩波,对应于介质体应变,三维扩散 横波(S〕:剪切波,对应于切应变,二维扩散破坏 性最大 体波 瑞利波(R):质点在XZ面上椭圆滚动前进 勒夫波(Q):质点在XY面上曲线前进 面波(L) 体波:通过地球本体传播的波 面波:体波经过反射、折射后,在介质的界面或自由面(如地 面)传播 2.7.1 地震波类型 波动方程的基本形式: 在极短期的迅速变化的动力作用下,岩石近似为弹性体,可在小变形弹性理论框架内,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建立弹性体的运动微分方程,推导出各向同性弹性介质波动方程的基本形式: 2.7.2 波动方程 各向同性弹性介质波动方程的基本形式: 如果已知P波、 S波速度,则: 波动特征参数: 波速、峰值、周期、持续时间 附 : 地震波基本特征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四中学初三下学期四月调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VIP
- GBT 42706.1-2023 电子元器件 半导体器件长期贮存 第1部分:总则.doc
- 2018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期末达标检测卷.docx VIP
- AC-25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试验段施工方案.doc
- 行业联盟与竞争格局演变-深度研究.pptx
- 2024-2025学年北京西城区九年级初三(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pdf
- 2025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高三二模物理试卷及答案.docx
- 第九章 压强和浮力(知识清单)【教师版】.docx VIP
- 2025保安员理论考试100题(附答案) .pdf VIP
- 2022年三级教育测试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