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蜡烛加工过程气泡的产生原因及消泡技术
阚生东 1 *陈德昌2
(1.青岛金王应用化学有限公司,266200.2.中国海洋大学,266003)
摘 要:本文就蜡烛加工过程中气泡的产生原因、气泡的性质、
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并对蜡烛加工过程采用的消泡技术进行总结。
关键词 :蜡烛 消泡
0 引 言
蜡烛在加工过程容易产生气泡,尤其是浇注工艺生产的蜡烛,在蜡身上会聚集一些气泡,从而影响产品的表面效果,一般主要是以国内石蜡为主要原料的蜡烛容易产生气泡[1],通常在蜡烛加工完成后,蜡身表面气泡不太明显,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表面气泡会不断增多,造成质量事故,为了减少以上弊端,本文讨论了起泡的原因及消泡技术。
1 产生气泡的原因
气泡是指气体分散在液体中的分散体系,气体是分散相,液体是分散介质的气液相分散体系,当气体在蜡液中的溶解度已达到过饱和状态时,热力学的稳定状态就要减少,气体从液相转为气相的倾向就增大,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了核泡。随着气体向核泡的扩散,核泡逐渐长大而形成了气泡。气泡常以三种状态存在,即:气泡-浮于气体中的单个液膜包裹气体物;泡沫-气多液少的“气/液”粗分散体;气泡分散体-液多气少的“气/液” 粗分散体[2]。蜡烛中所形成的气泡大部分是第三种气体以小的球型分散在蜡体中。
*现任青岛金王应用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顾问、教授。
蜡烛加工过程气泡原因较多,归纳起来有以下要素:即气液接触;含有易产生气泡原材料;发泡速度高于破泡速度。
1.1 气液接触
气泡是气体在液体中的分散体,只有当气体与液体连续充分接触时,才能产生气泡,一般气体有两种方式进入到蜡烛中,一是从外部进入,由于原料蜡的熔化、搅拌混合、颜料及香精的加入混入气体;二是由于原料蜡本身产生气体:如香精中溶剂的挥发,原料蜡中空气的逸出等。
1.2 含易产生气泡的原料
通常蜡烛在加工过程中,除石蜡作为主原料外,还会加入植物蜡、合成蜡、微晶蜡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中,有些与空气的结合力较强,结合了大量的空气,在原料蜡混合时会不断释放出空气,从而导致最终产品产生气泡。
1.3 发泡速度高于破泡速度
发泡速度高于破泡速度,指的是气泡的寿命,起泡的难易取决于气泡和其破灭后形成的液滴在表面自由能上的差别,实际上只有当气泡的产生速度小于破泡的速度时,气泡才能不断破裂。
2 影响气泡稳定的因素
2.1 泡径 小气泡寿命较长,大气泡容易破裂,在蜡烛浇注冷却过程
中,大气泡容易从蜡液中排出。
2.2 温度 温度升高,泡沫表面张力、自由能增加,粘度降低,排液、变薄速度加快,容易破裂。
2.3 冲击 冲击可直接击碎气泡。
3 消泡技术
3.1 排出起泡原因
避免不必要的气液接触,在化蜡、转移蜡液时,应尽量避免直接冲击蜡液面带入空气,可将管伸入罐底,避免蜡液与空气在界面处急剧混合,保持搅拌浆叶低于液面0.5m以上,若有条件,应采用全密闭系统。
3.2 减少原料蜡中空气的带入
当有与空气结合力较强的原材料加入时,应提前单独熔化,充分搅拌,释放所结合空气,然后再加入到其他蜡原料中搅拌混合。
3.3 破坏稳泡条件
3.3.1 提高气泡的上升速度:
蜡液中的气泡和其他物体一样,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作用。
F=4πr3(ρ1-ρ2)g/3 (1)
其中: F—浮力(dyn)))))][5].
4 结 论
浇注蜡烛产生气泡的原因较复杂,应采用减少不必要的气液接触、适当提高灌蜡温度、提高蜡液冷却时间、静置消泡以及加入消泡剂等手段来减少蜡烛中气泡的产生。
参 考 文 献
[1] 吴国江.国内外蜡烛的发展状况.化工科技市场.2002,(7):13~15.
[2] 朱先龙.浅析泡沫产生的原因及消泡技术.中国油脂.1999,19(6):23~26.
[3] 徐江伟.消泡剂的复合及其消泡机理探讨.中国甜菜糖业.2002,(4):31~34.
[4] 马利海,史文权.轻质油消泡剂的评选及配制.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5.
[5] 黄宪章 ,黄登宇.有机硅消泡剂消泡机理、特性及用途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1):161~163.
The analysis of producing bubble
in candle and the method of reducing the bubble
Kan shengdong1 *Chen dechang2
(1.Qingdao Kingking Applied Chemistry Co.,Ltd ,266200,2.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266003)
Ab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