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忽悠与欺诈有多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策划、忽悠与欺诈有多远

策划、忽悠与欺诈有多远   中央电视台的3。15晚会这个被消费者誉为每年“最想看的电视节目”,理由是央视的这台晚会每年都会揭露出一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其中不乏知名企业与跨国公司,不但举国的消费者关注,而且国家工商等有关管理部门更是虎视眈眈,随时准备闻风而动,所以每年临近3。15之际,很多企业也都像“赶考”一样神经紧张!忙坏了很多的企业公关部经理的同时,也会乐坏了3。15晚会剧组入住酒店的销售部经理们,因为企业公关经理们都会为占据“地利”优势把该酒店的其他房间预定一空。2007年的3。15晚会剧组就驻扎在央视的梅地亚宾馆,企业的公关经理住不进来,只好望楼兴叹,但是据晚会的编导们反映,他们每天都会接到一些公关经理通过各种途径打进来热情的“咨询”电话。   “策划人”与赵本山师出同门?   一位“退役”公关经理感叹,企业的公关部快成了“大夫”了,专治“忽悠”后遗症,企业为了提高销售业绩,突出产品卖点,又不能与竞争对手一样,往往会为“策划”一些噱头,很多都是“擦边球”,或者根本就是“公鸡下蛋”这样无中生有的内容,一旦被捅破就会涉嫌虚假宣传,去年的“欧典”就是鲜活例子,其实有些产品未必就是不好,“忽悠”的过了火就会出问题,如果被央视尤其是3。15晚会这样的节目抓住,产品与企业有双双阵亡都有可能,都是“忽悠”惹的祸,所以我不干了,担不起那份心 。   赵本山靠着自己东北人风格的《策划》《功夫》,在央视的春节晚会上又《卖拐》,又《卖车》,连续九年获得小品类第一名,用东北话来总结其小品内容成功原因就是会“忽悠”,不但要让被忽悠对象相信并心甘情愿的掏钱,还要心存感激之情。如果把赵本山卖拐、卖车的 “策划”能力看成是营销手段,那么2007年央视3。15晚会上揭露的“玛卡胶囊”与“藏秘排油”减肥茶“移花接木”与“新瓶旧酒”的商业包 装,和赵本山的“忽悠”应该是师承一脉,不同的是赵本山去当了演员,这些“策划人”去干了营销,同门师兄弟在不同的行业发展;赵本山带给观众更多的是笑声与启示,而一些“策划人”是在“忽悠”消费者的同时从他们口袋里掏走钱;赵本山赢得的是观众掌声与喜爱,“忽悠”消费者的企业与“策划人”虽然也赚了盆满钵满,但落了一个骂名千古!   都是师兄弟,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解析“忽悠”大法   需求就是市场!   赵本山从《卖拐》到《卖车》正是牢牢抓住了范伟所扮演角色的“需求”,而赵本山营销技巧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能够从一个看似没有需求的消费者身上“找到”或者说是激发出他的需求来,并且让对方深信不疑,同时愿意立即买单,这对于那些有明显需求的消费者比如减肥,只要“正确”引导消费者的难度要大得多,需要的“忽悠”功力也要高深得多,总结起来赵本山的营销技巧大致有三个步骤:   1、 根据产品功能(或者是虚拟出来的功能)找到目标消费者;   2、 打消潜在客户对产品的疗效、质量与价格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顾虑;   3、 鼓动消费立即付款购买;   但是作为一个企业或者名义上存在的企业,想要让消费者主动掏钱来买自己的产品,比起赵本山的在舞台上“忽悠”的功夫来要复杂的多,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化工程,从产品定位、概念包装、宣传投放、代理招商、渠道建设等等最短也需要三个月以上的时间,但是只要能从消费者那里能够“忽悠”回来钱,而且能在事发之前顺利脱身走人,总有一些“策划”高手为此奔波忙碌。 所以只要我们随手拿出一张在当地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都可以看到几种似曾相识的产品宣传广告,或者半个版或者是一个整版,各种大字号标题内容惊悚如出一辙,让消费者眼花缭乱, 唯一的目的就要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信以为真的手段虽然每年花样不断翻新,但汇总起来基本有如下招数被奉为法宝:   1、 高新科技;   这几乎是保健品、美容、减肥与生殖健康类产品的必备宣传武器,例如“玛卡胶囊”所吹嘘的美国航天科技产品,类似的幌子还有国外某不存在的著名研究机构、全球500强企业研发、某跨国公司花费巨资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与专利技术等等,如果是企业称自己的产品是专利技术,其实很容易露马脚,只要在专利申请的代理机构那里做一下查询便水落石出,有一些企业所标称的专利,其实只是自己为产品的外包装与造型申请的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专利,和自己的产品质量与功效根本无关,其大家炫耀的主要目的是要让消费者对其功效与质量放心;  2、 权威认证;   如果消费者对其宣传的功能还不能打消疑虑,就可以使出权威认证这招,增加可信度,例如国外或国内某知名大学的教授为其献身说法、国外某权威认证机构的评审合格报告,某国际组织颁发的荣誉证书,“藏秘排油”胶囊则是由该产品的策划人个人在香港注册的“藏医药研究所”作为该产品的生产监制单位,更有甚者说自己的产品已经获得了美国FDA(美国食品及药品监督管理局)权威认证,已经成功登陆美国市场并热销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