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参数.ppt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监护参数

监护参数的设定 和临床意义 临床基本知识 何为监护? 监护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测量手段反映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改善医院管理。 监护内容? 生命体征变化,及一切可监护的体征。 何为生命体征? 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测量手段测得,反映生命存在的征相的生理信号。如HR,RESP,BP,ECG,EEG,CO,BG,BIS,CO2…… 监护的意义? 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基于患者的客观需要和社会,科技的发展所能提供的条件相结合。 临床基本知识 ICU的仪器设备配置 除普通病室日常所需医疗器械之外,ICU至少需要下列设备:中心监护仪、床边监护仪、呼吸器、麻醉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输液泵、起搏器、气管插管及切开所需急救器材。 有条件应配备血液气体分析仪、血液生化分析仪、血及尿常规分析仪、纤支镜、血透仪、B超、床边X线机、脑电图机、动脉内气囊反搏器等中高档设备 提纲 循环系统的监测 心电监护方式、血压的测量方法、有创压力的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 呼吸系统的监测 呼吸监测、CO2监测、 SPO2监测 神经系统的监测 脑电图监测、BIS监测、ICP监测 血液生化的监测 提纲 循环系统的监测 心电监护方式、血压的测量方法、有创压力的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 呼吸系统的监测 呼吸监测、CO2监测、 SPO2监测 神经系统的监测 脑电图监测、BIS监测、ICP监测 血液生化的监测 血压的监测方法 NIBP NIBP IBP IBP通过置管直接测量循环压力,同时可以得到压力波形。 测量副件:压力传输系统(包括冲洗器),导管(SWAN-GANZ),记录装置。 提纲 循环系统的监测 心电监护方式、血压的测量方法、有创压力的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 呼吸系统的监测 呼吸监测、CO2监测、 SPO2监测 神经系统的监测 脑电图监测、BIS监测、ICP监测 血液生化的监测 常用漂浮导管插管途径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左贵要静脉 股静脉 提纲 循环系统的监测 心电监护方式、血压的测量方法、有创压力的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 呼吸系统的监测 呼吸监测、SPO2监测、 CO2监测 神经系统的监测 脑电图监测、BIS监测、ICP监测 血液生化的监测 呼吸生理 呼吸全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外呼吸,O2及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 外呼吸:又称肺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过程。人每天吸入空气10000L,肺泡总面积80m2,肺泡膜厚度不到1um(肺泡上皮,毛细血管内皮)。 内呼吸:又称组织呼吸,指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呼吸生理 O2及CO2在血液中的运输: O2进入血液后大部与Hb结合--- HbO2,小部分溶解在血浆中---PaO2。 内呼吸:指气体在组织和血液之间交换,组织利用 O2排出 CO2。 可见呼吸,血液和循环系统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RESP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O2和CO2存在于血液中的形式: 物理溶解(少)和化学结合(多)。 Hb参与O2和CO2的运输。 RESP 氧合血红蛋白(HbO2) RESP 内呼吸(组织呼吸) 气体在组织和血液间存在气压差(PO2和 PCO2)而发生气体交换,气体沿分压差扩 散,组织利用O2而排出CO2。 呼吸的测量 测量原理 应用电极 电极的位置 仪器设定 阻抗的改变 RA(白) / LL(红) 避开肝区和心室 胸廓的运动 调整大小和报警 呼吸的监测方法及原理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主要根据血红蛋白对光的吸收特性不同而设计。氧和血红蛋白吸收可见红光(波长660nm)还原血红蛋白吸收红外线( 波长940nm)。 当存在于搏动性血液中的可吸收660nm 和940nm光的任何物质,都会影响 SPO2的正确性如COHb,正铁血红蛋白等。 呼吸的监测方法及原理 当体温低于35度,血压低于50mmHg或用血管收缩药,可影响SPO2正确性。此外不同部位,传感器松动,外部光源干扰都可影响其正确性。 胎儿SpO2测量 潮气末二氧化碳测量原理 原理:利用呼吸及麻醉应用上大部分气体在红外线 区域均有特殊吸收带的特性加以测量 二氧化碳:在4300nm左右有一强烈吸收带 一氧化二氮:在3900nm及4500nm左右有一强烈吸收 带, 一般测量用3900nm % CO % CO 潮气末二氧化碳 提纲 循环系统的监测 心电监护方式、血压的测量方法、有创压力的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 呼吸系统的监测 呼吸监测、SPO2监测、 CO2监测 神经系统的监测 脑电图监测、BIS监测、ICP监测 血液生化的监测 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脑电的测量手段 不同BIS数值在ICU中所代表的意义 BIS Data Fro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