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茶叶品质和产地地质背景关系.doc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山茶叶品质和产地地质背景关系

黄山茶叶品质和产地地质背景关系 黄山茶叶品质和产地地质背景关系探讨 吴跃东,向钒,赵家厚,陈波,李玉明,马玲,吕易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合肥230001) 摘要:本文通过对黄山茶叶的实地调查,从地学角度分析了黄山茶叶的地质背景对土壤中 元素组合、土壤类型的影响,探讨了茶叶主要品质和产地地质背景的关系,分析了茶叶优异的品 质和地质背景条件的相关性。确定出黄山毛峰生长的土壤是在特定的青白口纪邓家组变石英砂 岩、变粉砂岩、板岩风化而成的粗骨土,太平猴魁是在特定志留纪康山组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 泥岩风化而成红壤土、粗骨土,这些土壤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特别是有益的微量 元素对提高茶叶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黄山茶叶;地质背景;土壤类型;安徽 中图分类号:P59 文献标识码:A 黄山地区生长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是闻名国内外的优质名茶[1、2、3、4]。黄山地区富溪乡 北东的充川、新田、田里为黄山毛峰的重要产区(图1)。在其外围的汤口、岗村、杨村、芳村也 是黄山毛峰的重要产区。太平猴魁茶叶产于黄山市黄山区三合村的猴坑、猴岗、严家三个自 然村落的凤凰山、狮形山、鸡公山、鸡公尖一带,其中以猴坑所产质量最为上乘。由于黄山地 区具有温与湿润的气候,云雾缭绕的高山峡谷,优越的生态环境,为黄山毛峰与太平猴魁自 然品质的形成创造了极其良好的条件,蕴育出黄山茶叶以其醇厚滋味,独特的清香而名扬四 海。 通过开展《黄山茶叶生态地质环境调查》项目,从地学角度对黄山茶叶的毛峰、太平猴魁 等名茶茶叶品质、质量和地质环境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同等自然环境条件下,地质环境 是影响茶叶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5]。 1 工作和方法 1.1 研究区自然概况 工作区位于安徽省最南端,是中国风景名胜区之一黄山所在地与著名的黄山毛峰、太平 猴魁茶叶的产地。调查范围为黄山市行政区所辖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总面积为2 341.7 收稿日期:2009-09-20 基金项目: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资助[2004]03。 第一作者简介:吴跃东(1962~)男,安徽省合肥市人,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沉积学与环境地质学研究 工作。 图1 黄山名茶产地分布位置图 Fig.1 Distribution map of Huangshan tea growing area km2,地理坐标为北纬29°43′~30°26′,东经117°52′~118°20′。黄山市交通方便,205国道贯穿 东南部,途经黄山南大门的汤口,合(合肥市)-铜(铜陵市)-黄(黄山市)高速公路贯穿南北, 还有徽-杭高速公路连接皖浙两省。 调查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湿润多雨,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多年平 均气温为15.5°C,7、8月为高温期,最高气温40.3°C,12月及翌年1月为低温期,最低气温- 13.5°C;多年平均降雨量1 679.3 mm;多年平均蒸发量1 156.5 mm。年平均气温与降水在 垂向上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性,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降低0.3~0.6°C,年降水量增大75 ~100 mm。无霜期224天,植被覆盖率为84.4%,其中森林占27.3%。全区自然资源丰富, 农林产品有稻、黄山松、木材、毛竹、茶叶、药材等。 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野外调查工作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及《区域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技术要求(试行)》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工作主要包括和茶叶生态有关的地 形地貌特征、成土母质、土壤类型等。土壤地球化学采样工作,参照1992《中国土壤普查技 术》与1995年部颁《区域地球化学测量规范》的有关要求,主要进行了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取 样、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取样、基岩地球化学取样、土壤有效态取样、土壤有机物污染取样、茶 叶取样、水环境地球化学取样等工作。 表层土壤地球化学采样精度为重点工作区1个/4 km2,一般工作区1个/36 km2,控制区 1个/64 km2。剖面取样10组,计153组。深层土壤地球化学样是重点工作区1个/16 km2,一 般工作区与控制区1个/64 km2,计43组。基岩地球化学样是按不同岩性取样,主要是弱风化 岩石样品。样品采集不仅考虑适当的网度,针对不同土壤类型选择合理的深度。土壤母质样 40 资 源 调 查 和 环 境 2010年 自相关地质体之上或者附近的风化层或残坡积物。表层土壤采样兼顾不同土壤类型;深 层土壤样是在垂向剖面上按照不同土壤分层结构进行采样。土壤样从地表向下连续采集0~ 20 cm深的土壤柱,除去植物根茎(不能刮去表层土)等杂物后组合成一个样品。土壤样品原 始重量应保证自然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