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匈奴与匈人之间关系小考
匈奴与匈人之间关系小考
匈奴与匈人之间的关系小考
因为历史板块中古代史部分有些惨不忍睹,故硬着头皮发上来繁荣版面。这个问题史学界
断断续续也吵了两百多年还没有完全统一意见,固笔者在这里不想也更不可能给出一个明
确的答案,只是汇集了我所看到的各家观点,其中也夹杂了笔者自己的一点点见解,还望
各位读者老爷海涵。
一. 背景——匈奴匈人的大致历史和东西方史学界二者关系研究之沿革
匈奴(Hsiung-nu)是对从战国时期一直到东汉活跃在今蒙古高原的民族集团的称呼,其最
早的发源可能能追溯到夏末的民族迁徙与商朝时期的鬼方。《史记-匈奴列传》说“匈奴,
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而周易中则记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震用
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均代表了武丁征伐鬼方的历史事件,之后“鬼方易”,有墓
葬证据显示他们迁徙到了贝加尔湖到七河流域一带。匈奴一词最早出现在《逸周书-王会》
《山海经-海内南经》《战国策-燕策》之中,而始皇帝时期匈奴被从河套故地逐出,后又
乘中原大乱之时重回河套。至冒顿单于时期,匈奴统一漠北与西域大部,“诸引弓之民并
为一家”,开始了与汉朝的长期对抗。在汉武帝中后期,匈奴军事上接连失败,再加上其
后的内乱与五单于争立,国势渐衰,呼韩邪单于南下附汉才保住了汗位。AD48年终分裂成
南北匈奴,南匈奴南下附汉。之后经过多年与汉和鲜卑、丁零的战争,北匈奴不支,于AD
91年开始西迁。之后匈奴虽然还是有所反复,但已无大势,逐渐淡出中国史料。
匈人,即西方古典史学家笔下的HUNS(拉丁语为Huni,希腊语为Ouvot或OOvvot),于古典
时代末期的4世纪后半叶出现在顿河以东的草原上。此后匈人接连征服了阿兰人与东哥特人
,并长年攻击东罗马帝国的北疆,造成了欧洲一次范围上史无前例的民族迁徙。Scourge
of God阿提拉【注1】更是横扫过大半个欧洲,创建了西至意大利法国边境,东至里海的广
大帝国,但终究在沙隆之战中被哥特罗马联军所击败。阿提拉死后,匈人帝国迅速土崩瓦
解,匈人在欧洲主体历史中也沦为了雇佣兵与看客。但是匈人的威名尚在,以至于后世很
多进入欧洲人视野的其他亚欧草原游牧民族都被冠以Huns之名。
/file/Historyjpg
图1:阿提拉
欧洲学者向来对匈人的起源与早期历史知之甚少,直到18世纪,法国著名学者德经在其著
作《匈人,突厥,蒙古人及其他西方鞑靼人的通史》中,首次推断欧洲记载中的匈人即中
国史籍中的匈奴,并描述了匈奴西迁入侵多瑙河流域的历程。其后影响极大的吉本《罗马
帝国衰亡史》采用了这一说法,德国著名汉学家夏德在《匈人研究》中亦赞同这一观点。
至此,西方学界才将视线聚焦到2世纪后期消失在西域的匈奴与4世纪中期出现在东欧的匈
人之间的关系。伯恩施坦的《坎库勒墓葬》与江上波夫的《匈人匈奴同族论》分别从墓葬
DNA分析与匈人活动区域出土汉式/匈奴式随葬品,给予了同族说有力的支持,而上述这些
研究都集大成于内田吟风的《匈人、匈奴同族论研究小史》。在一段时间内,匈奴匈人同
族说几乎成了学界的定论。
但后来随着一些证据的出土与双方对于对方文献研究的深入,很多问题浮现出来,反对的
声音不断出现。苏联学界首先对伯恩施坦对于坎库勒墓葬年代的鉴别提出了质疑,同时亦
指出墓主人的人种分析上存在偏差。其后,奥地利著名匈人研究学者曼辰海尔芬在以《匈
人世界——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为首的一系列著作中,从文化、语言、人种、艺术等多方
面分析,提出了匈人与匈奴诸多显著的不同。由于曼辰对语言学,考古学与艺术史上极高
的造诣,使得学界重新审视被视为真理的“同族论”。其后,西方学界的观点开始发生转
变,如法国科学院韩百诗就在《匈人与匈奴人》一文中提出,现有证据过于琐碎与模糊,
无法证明匈人与匈奴之间的直接传承关系。现在,西方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匈人与匈奴存在
渊源或者某种联系,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两者是一个民族集团;而同族论的观点也转变
为“西迁的北匈奴是匈人众多祖先中的一支”。
中国学界最早在19世纪20年代就开始关注匈人匈奴同族说,清代内阁学士洪钧在所著《元
史译文证补》中率先提出了匈奴即为匈人之说,并对粟特国进行了特别考证。他结合了西
方史料中公元前后直至3,4世纪欧亚草原中部各游牧民族分布情况的论述,明确提到了匈人
与匈奴之间的相似性(名称上的相近),开创了国内匈人匈奴关系研究的先河。而到20世
纪初年,国内的研究体系受国际上流行的同源说影响,也是清一色的同族学说。章太炎所
著《匈奴始迁欧洲考》中就言“匈奴为汉所驱,皆转入欧洲”,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
法》中为了说明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历史事件的关联性,特意提到芬人(Huns/Fins)即“窦
宪击逐西徙之匈奴余种也”。这几位国学大师对中国史学界在此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