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篇 记承天寺夜游(青海近7年未考)
苏轼
原文呈现 段层精解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第1层: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夜游”的起因。
第2层:写景以抒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同时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全文中心】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5字却创建出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宛转;诗风雄浑自如成就杰出;词的境界阔大豪迈为豪放派开创者;又工书法善绘画。著有《东坡全集》。 【现实意义】要有豁达的心态不能被世俗名利所牵绊感悟自然淡然处世。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
特殊
用法 词语 例句 意思 古今
异义 但 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 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古义:助词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户 月色入户 古义:门户;今义:住户、人家 念 念无 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一词
多义 遂 遂至承天寺 于是 遂迷不复得路 终于 至 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极点 寻 寻张怀民 寻找 未果寻病终 不久 词类
活用 步 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用作动词散步 寝 怀民亦未寝 名词用作动词睡觉 虚词 于 相与步于中庭 在 与 相与步于中庭 介词跟 念无与为乐者 连词和跟
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__唐宋八大家”之一。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月色入户 户:单扇的门
(2)相与步于中庭 中庭:院里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1)念无与为乐者 与:连词和、跟、同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4.用现代汉语翻译“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一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5.文章第②③句中遂和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6本文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语句中。
7.请写出文中描写
__景物描写的句子:①月色入户。“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作者寂寞之心“入户”慰藉作者写得自然而生动。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比喻修辞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清澈的池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水草以动衬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形象逼真地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清幽宁静的环境。。
8文中没有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请你找出相关句子并作简要说明。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因为作者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此时张怀民果然也没睡可见两人心意相通。随后一同在庭院中散步赏月。这些都表明两人友情深厚。
9.请谈一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赏月的闲适被贬后的淡淡哀愁面对挫折的豁达。
10.请品析本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
示例:作者在描写月色时用了隐喻的手法以水喻月隐去了比喻的本体不着一个月字。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月色之清;然后写水中之物藻、荇并
(2016河池中考)
【甲】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清闲
(3)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
(4)拥毳衣炉火 拥:披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哪里
(2)问其姓氏 其;他的
3.用现代汉语翻译“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
4.文章开篇写“独往湖心亭看雪”与下文哪一个字相呼应?
痴。
5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
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湖南专用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八名篇名句默写同步导练0116437.doc
- 湖南专用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学案0116436.doc
- 湖南专用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同步导练0116434.doc
- 湖南专用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六口语交际同步导练0116431.doc
- 湖南专用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七综合性学习教学案0116430.doc
- 湖南专用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七综合性学习同步导练0116428.doc
- 湖南专用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三蹭辨析教学案0116427.doc
- 湖南专用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六口语交际教学案0116433.doc
- 湖南专用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四句子的安排与衔接教学案0116424.doc
- 湖南专用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三蹭辨析同步导练0116425.doc
-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三八上第一节现代文基础知识和古诗文默写0120272.doc
-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四八下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1篇与朱元思书(青海近7年未考)0120271.doc
-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四八下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2篇马说(青海近7年未考)0120270.doc
-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四八下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3篇送东阳马生序(节选)(青海2013年已考)0120269.doc
-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四八下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4篇小石潭记(青海近7年未考)0120268.doc
-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四八下第一节现代文基础知识和古诗文默写0120266.doc
-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五九上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出师表(青海近7年未考)0120265.doc
-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五九上第一节现代文基础知识和古诗文默写0120264.doc
-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四八下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6篇醉翁亭记(青海已考)0120267.doc
- 青海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一七上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1篇论语十二章(青海近7年未考)0120263.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