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北京语文二模议论文汇编及答案
2013二模议论文汇编
西城(三)阅读,完成20~22题。(共8分)
①《康熙字典》是我国古代解释文字的巨著,这是一部体例精密,考证严谨完备的书。但是,就是这样一部巨著,仍然被清代学者王夫之看出了问题。王夫之经过认真考证,指出该书有2588条失误之处。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即使一本好书,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纰漏。在读数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有大胆怀疑的精神,又要有寻根究底的勇气和意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质疑读书法”。
②“质疑读书法”有助于开发思路。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从人的神经功能上看,疑点会促使大脑出现高度兴奋状态,随之产生一种“优势灶”,也就是探研反射,从而使精神高度集中,保证最佳的读数效果。在这种状态下读书,你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可以说,疑问是开启未知王国宝库大门的钥匙。
③利用“质疑读书法”,能打破知识旧框框的束缚,促进新的发明和创造。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采取怀疑的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压倒。”毛泽东经常告诫人们不要迷信书本,不要盲目读书,要善于发现问题。他每看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总能提出一些令人思考的问题。他在大量的读书批语中,提出过许多新颖的见解和主张。在阅读过程中,毛泽东没有被某些条条框框所束缚,而是在质疑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指导中国革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由此看来,质疑是读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质疑能否定旧的传统观念,也能产生新的科学理论。
④“质疑读书法”,需要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质疑。法国哲学家阿拉伯尔说过:“由于怀疑,我们就验证,由于验证,我们就获得真理。”也就是说,把书本上的疑点带入实践中,从实践中再做出正确的判断。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对当时被奉为标准药典的《证类本草》产生了疑问。于是他用了27年时间,对该书和其他多种“本草”书中的中草药,详细分析,认真研究,逐条订证,对其中谬误和讹传的记载,进行了修改补订,最终写出了52卷医药巨著《本草纲目》。试想,如果李时珍在批阅明代以前的各种“药物”著作时,凡书皆信,师古不变,不进行质疑,不在实践中加以考证、修订、完善,能有鸿篇巨著《本草纲目》问世并造福于子孙万代吗?
⑤让我们在使用“质疑读书法”的时候,请记住培根的名言吧:“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结束。”我们要用善疑好问这把钥匙,去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吧。
20.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分)
21.第段(3分)
22.(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21—23题。(共8分)
长期以来,我一直思考:阅读仅仅是一种行为吗?
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则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一种人认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人的定义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或者说是重要渠道,便是对图书的阅读。
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它们是什么?它们与我们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他们浑浑噩噩,吸引他们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和各种各样的娱乐,比如麻将,比如卡拉OK。至于那些明明知道阅读的意义却又禁不住被此类享乐诱惑而不去亲近图书的人,则更是可怜。因为这是一种主动放弃的堕落。
古人对读书很在意,留下了许多发愤读书的故事。如 “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骨”之类。但是古人对读书的益处,认识似乎并不很深刻。虽然某些高雅之士也有“读书可以修身养性”的认识,但在一般人眼里,读书也就只剩下一个功利目的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因此,过去一般读书人,总不在一个较高的境界。虽也孜孜不倦,但读来读去,很少有阅读的快意,更少有抵达人生审美境界的陶醉。他们没有看见一个精神的殿堂,没有看出那书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读书则是拾级而上,往那上方的殿堂里去的。
读书人与不读书人,从气质上便可看出。读书人的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成的,有光芒却并不刺眼。有些人的面貌是毫无魅力的,然而,读书生涯居然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依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气质”。我认识的一些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 甲 】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 乙 】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 丙 】地诙谐了一下,你就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使你对眼前的这些形象过目不忘,永记心中。如果这些先生不是读书人又将如何?且不说他们的内心因精神缺失会陷入平庸与俗气,就说其表,大概也是很难让人恭维的。此时,我就会惊叹读书的力量,它居然能将一个外表平平甚至偏下的人变得如此富有魅力,使人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12-11-面向对象课件-第八讲-对象设计.ppt
- 2013-4二步法.ppt
- 2013-2014学年高二英语同步课件 Module6 Animals in Danger SectionⅡ(外研版必修五).ppt
- 2013-2014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二1.2.2 共价键 课件(苏教版必修2).ppt
- 2013.10英语月考卷.doc
- 2013-下-7-2 中断系统.ppt
- 2013.3.26大玺门商铺回购方案.ppt
- 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4章-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共44张PPT).ppt
- 2013.4.15护齿.ppt
- 2013.9八年级资料.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