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20世纪中国山水画现实主义创作题材表现
浅谈20世纪中国山水画现实主义创作题材表现摘 要:现实主义在20世纪初被引入中国,对于清末走至衰微的中国文人画的变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新国画的创作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山水画创作;现实主义;时代精神;表现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043-01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美学观念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它的发展首先是出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一种自我需求,并伴随着中国在20世纪不同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文化思潮而发生侧重面与内涵的变化。
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变革,不仅表现在艺术家的解放、笔墨形式的解放,还表现于创作思想的解放,后者主要体现在现实主义精神的真正回归。真实地表现人的情感,恢复艺术家追求真善美的思想勇气。在山水画的创作中,现实主义精神成为画家们重要的指导思想。关注现实中的自然形象,提倡描写的技能,可以避免概念化、程式化的弊端,获得自然丰富的形态、生活的真切实在,显示绘画象形写实功能。
随着时代历史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创作题材方面造就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绘画创作风格。画家们通过上山下乡,纷纷将建设工地、地质勘探、森林伐木、农田劳作以及毛泽东诗意、革命圣地等纳入山水画的表现领域,拓宽了传统山水画的表现范围,进一步使传统山水画更加贴近人民大众的生活,具有了更加广泛的社会意义。在绘画语言的表现方面,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注重作品的写实性和通俗性,并通过实地写生对传统山水画的程式、意境和笔墨进行了改造,摒弃了传统文人山水画的荒寒境界,代之以明亮、鲜艳、欣欣向荣的新场景。从1955年“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出现的李斛的《工地探望》、关山月的《新开发的公路》到1956年“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览会”上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谢瑞阶的《三门峡地址勘探》直至1958年“江苏中国画展览会”上江苏国画院60余位画家以集体面貌出现的社会主义建设题材中国画作品的集中展示,其中包括钱松喦的《运料》、《罱河泥》、宋文治的《采石工地》以及江苏省中国画院集体创作的《人民公社食堂》、《为钢铁而战》等。这些作品都热情地歌颂了新中国、新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反映了祖国劳动人民以集体的力量战胜困难、改造自然的伟大精神,同时也体现了画家处身新时代、面对新生活激动豪迈的情绪。
对于山水画家而言,如傅抱石、李可染和钱松喦,他们一生画了大量革命题材现实主义山水画,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山水画品类。1959年傅抱石赴韶山写生创作《韶山全景》,为了突出毛主席故居和韶峰的重点表现内容,在画面的位置上,弱化了在实景位置的韶山学校和韶山招待所,舍弃了气象观测所和幼儿园。《待细把江山图画》取青柯坪看华山的写生素材融入了作者对祖国秀美山河的无限热爱和真挚情感,作品既有华山的险峻气质,又比真景更完美。钱松喦多次修改《红岩》,扩大红色岩石的面积,纪念馆面积虽小,位置却高,形式上强调主体形象。五六十年代的毛泽东诗意山水画中,傅抱石与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它表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词意,突破了时空界限,描绘了云开雪弄、旭日东升时,莽莽神州妖烧壮阔的图景。这幅山水画不但画幅巨大,在我国绘画史上罕有其匹,而且画面气魄之大,意境之新,布局之美,也是我国绘画史上前所未有的。作品表现出典型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一个时代的民族文化心态,树立了民族绘画新的审美范式,是时代精神的表现。李可染为现实主义山水画创作树立了更为新型的时代审美范式。五六十年代是李可染艺术变革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李可染多次长途旅行写生,并直接对景创作大量速写和水墨画稿,在此基础上构思了许多富有现代感和个性风格的山水画作品,初步展现出“李家山水”的风范。他将西画的素描造型技巧和光影效果融合在传统水墨的表现语言中,使画面浑厚华滋,幽邃莽苍,富有时代气息。1959年秋,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江山如此多娇—李可染水墨写生画展”,这是他山水画艺术探索期的总展示。1963年,他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意创作了《万山红遍》,是李可染毛泽东诗意山水画的成熟之作。此作抒写南国深秋景色,带有理想化和抒情性的诗意色彩。画家采用积色法,大量使用朱砂、朱膘,使画面局部产生如油画般的笔触和肌理效果,成为一个时代的“红色经典”图式。在许多大场面中,画家的概括能力显得至关重要,概括的不好就会散乱琐碎。从李可染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画家在山川景物上的苦心经营,比如《清漓胜境图》等写生性绘画性较强的作品。在大场面的创作上像《无限江山入画图》等都有超强的宏观把握能力。
现实主义山水画创作,是从自然山水到胸中丘壑的表现。回顾20世纪中后期的山水画作品,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成为创作中的主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