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中教师新课程改革态度及行为探究.doc

甘肃省高中教师新课程改革态度及行为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甘肃省高中教师新课程改革态度及行为探究

甘肃省高中教师新课程改革态度及行为探究【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有效的成果,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接受高中新课程改革,并在教育教学行为中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才能确保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天水市5所中学高中教师的调查研究,分析他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态度和行为现状,指出影响他们新课程改革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促进高中教师新课程改革的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中教师高中新课程改革态度与行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37-02 2010年秋天,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实施。对于刚刚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甘肃省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这场教育变革仍然充满了挑战和困难。高中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有效的成果,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只有每一位教师从内心深处认可新课程改革,并把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和理念切实贯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新课程改革才能按照它的初衷顺利进行,才能取得积极的效果。 一、高中教师新课程改革态度与行为现状分析 认知因素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情感因素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行为因素则指个体对态度对象企图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三种构成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教师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态度由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因素构成。其中,认知因素指教师对高中新课程改革这一事物的了解和评价。情感因素指教师本人对高中新课改这一事物的内心体验,即对新课程改革有关理念、要求等的情绪反应。行为因素指教师对高中新课程改革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通常表现为“做不做”、“怎样做”的指令。 要使高中新课程改革顺利推进并且真正落到实处,广大教师必须在情感上对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同时还应该在教育教学行为上付诸实践。 为了深入研究此课题,我们对甘肃省天水市5所高中的144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其中25位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统计数据表明,对于“您认为当前学校实行新课程改革”这一问题,认为“有必要”的占97.2%,可见,大多数教师认为高中推行新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对于高中阶段实行学分制,抱“非常必要,已经开始实施”态度的占31.2% ,抱“有困难,但应努力实施”态度的占59.3%,说明大多数教师对高中阶段实行学分制持肯定态度。在问到题目“您认为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选修课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时,认为“帮助很大”和“有一定帮助”的占85.9%。对于“您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一问题,只有17.1%的教师表示“作用一般”和“没有作用”。从以上问卷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大多数教师对高中新课程改革持肯定和积极的态度。但是,对于题目“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您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方面”,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只有47.3%的教师“正在实践中”。对于大多数教师自身来讲,他们表示对于新课改的一些模块没有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主动实践过,新课程改革以来,他们的课堂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综合问卷统计结果和访谈记录的分析,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问题上,大多数教师持肯定和积极的态度,然而在具体应用行为上,更多的教师仍然没有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没有把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贯彻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去。这说明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态度与教学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一致性。 二、影响教师高中新课程改革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的因素 ⑴态度结构方面的影响因素 如果态度是以个体自身的亲身经历、以其直接经验为基础的,那么,态度与行为可能会保持高度一致。与一般的、笼统的态度相比,具体的、特定的态度对行为更有预测性。如果教师能够具体表明自己在教学中通过实施新课改的一些模块,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取得的明显效果,则持积极态度的教师在自身的教学行为中能够保持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 ⑵态度主体自身的因素 如果态度所涉及到的对象、事物,与态度者本人的切身利益有着较高的关联,对其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着较大的影响,那么人们对该事物的态度和行为就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⑶社会限制或外界压力会影响个体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 个人的行为往往受其所在社会环境的限制。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新课程改革的很多要求实施的困难很大,老师的时间精力、学校的财力物力、学生本身的能力等都阻碍着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如果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新的高考制度出台,那么,教师在对待新课程改革的态度和行为上就可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三、促进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