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志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证经验.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新志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证经验

王新志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证经验摘要:介绍王新志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证经验:在中风息性期多痰热腑实,当通腑化痰,升清降浊为首务。对于痰瘀胶结,祛瘀化痰,勿忘调气,对于中风急性期毒损脑络,解毒通络,善用虫类,中风病急性期常瘀水互结,注重活血利水;中风病未病先防,勿忘滋阴填精,慎温燥太过,中风病后遗症期,调理气血,重用藤类,治疗时纵现整体病情,并重视个体化,祛瘀化痰、活血利水、解毒通络、化痰通腑等法互相配合,辨证应用,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临证经验;王新志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5-0884-03 王新志教授,河南郑州人,现任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区主任,脑病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脑病临床30余年,在治疗中风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王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精研医理,勤于实践,临证师古创新,注重实践,主张中西医结合,善于博采众长,汲取现代医学知识,治愈了大量疑难危重病人,在医学界及患者中享有极高的声誉。笔者跟师学习数载,现将其治疗脑缺血性中风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1 中风急证痰热腑实当通腑化痰升清降浊为首务 中风病多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内风旋动导致火升痰动,气血上逆,使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蒙蔽脑窍所致,为本虚标实之证。中风急性期标实为主,表现为风火痰瘀互见,肝风内动是中风发病最主要的病因,但在脑脉闭阻发生之后,风邪之象渐减,而痰瘀热之象渐显。痰热重者阻于中焦。浊气不降,腑气不通,木横土衰,致脾胃升降失常,中焦运化功能失司,糟粕内停,且中风急性期阳火亢盛使痰火互结,火热内炙,消灼津液,胃肠燥结,腑气不通,而成痰热腑实证。 所以正确掌握和运用通腑化痰法是治疗本证的关键。通腑泻下,一可通畅腑气,祛瘀达络,敷布气血,使半身不遂等症状进一步好转;二可清除阻滞于胃肠的痰热积滞,使浊邪不得上扰神明,气血逆乱得以纠正,达到防闭防脱之目的;三可急下存阴,以防阴劫于内,阳脱于外。对于中风急重症,只要患者不是极虚欲脱,通腑攻下皆可应用,且宜早不宜迟。腹胀便秘、脉实更是必用之征,故王师提倡通腑攻下法可作为中风急性期治疗之常规大法。导师王新志教授,在查阅历代有关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方剂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关于中风病病因病理的最新研究成果,经反复观察、研究和药物筛选研制出的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纯中药复方制剂:国家级新药中风星萎通腑胶囊。该处方充分体现了导师对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痰血瘀、痰热腑实病因病机的认识,该药由大黄、胆南星、瓜蒌、枳实、丹参等组成。方中大黄,胆南星为君药。大黄性味苦寒,有通腑泻热、解毒、活血祛瘀之功。内服能清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具有促进结肠运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而致泻下作用,还能降低血脂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活性氧,抗脂质过氧化。胆南星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而镇静、抗惊厥。瓜蒌有致泻与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枳实,可使胃肠收缩节律增加,脑血流量增加,并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丹参可降低沙土鼠和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减轻缺血引起的脑水肿。丹参对脑缺血导致内皮素ET-1基因表达发挥抑制作用,并部分抑制缺血后脑组织c-fos基因的表达,拮抗缺血后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的异常变化,从而发挥减轻神经细胞损害和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并能提高纤溶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有抗血栓形成作用。虽正确运用通腑泻下是抢救中风危证的重要手段,但如能正确运用辨证通腑疗效更好,导师临证多分型运用通腑法:如清热通腑、化痰通腑、平肝通腑、通腑开窍、滋阴通腑、利水通腑、化瘀通腑、泻心通腑等法,辨证通腑,圆机灵活,临床疗效明显。 2 中风急性期痰瘀胶结祛瘀化痰勿忘调气 王师认为,中风病急性期由于脏腑功能失调,中焦气机紊乱,痰热互结,消灼津液,而出现便干便秘症状。若腑气不通,浊邪上犯,蒙闭清窍则可见神识昏蒙,使病情加重。同时导师认为,由于膏粱厚味的饮食习惯,好逸少劳的生活方式,长期紧张的精神状态,致使脾胃受伤,痰浊内生,痰湿体质明显增多;或五志过极,肝郁化火,烁津成痰,窜扰经脉,导致中风的发生。总之,中风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痰这一病理因素密切相关。临床所见中风患者言语蹇涩、神昏痰鸣、咯痰或痰多、体胖臃肿、苔腻舌胖大、脉滑等均是痰湿的表现,元“半身不遂,大率多痰”。 脏腑功能失常首先影响气的正常升降出入,引起气机失畅。气行则血行,气运则津布,气机郁滞则津血停聚,形成痰浊、瘀血。另外,心肝火旺,灼血为瘀,炼津成痰;或肺失宣肃通调水道之职,脾失健运、升清之能致痰浊内生;或肾气亏虚,津血运行无力,停滞为痰为瘀。痰浊、瘀血之间相互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