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化瘀祛痰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docVIP

益气养阴、化瘀祛痰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益气养阴、化瘀祛痰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益气养阴、化瘀祛痰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冠状动脉疾病/中医药疗法 治疗与方药 治法:益气养阴,化瘀祛痰通痹。 基本方:自拟“扶正通脉饮”。药用:黄芪15g,西洋参10g,麦冬10g,生地15g,玉竹10g,五味子10g,当归10g,黄精15g,丹参20g,三七粉(冲服)3g,泽兰15g,郁金10g,菖蒲10g,全瓜蒌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0日为1疗程,连服2个月,继以上方研末冲服。 随症加减:伴胸闷、胸痛,舌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者,加降香、川芎、蒲黄;伴缓慢心律失常者,红参易西洋参,加桂枝、制附片;伴快速心律失常者,加苦参、黄连;伴虚烦失眠者,加炒枣仁、柏子仁、合欢花;伴下肢水肿,心悸气短,不能平卧等心衰症状时,加葶苈子、车前子、炮附片;伴眩晕疲乏,脉滑,舌苔厚腻者,加白术、白蔻、藿香。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58岁,2004年5月20日初诊,糖尿病史10余年,一直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于就诊前3个月始觉胸闷、胸痛、气短,时作时休,遂来我院就诊。查空腹血糖7.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5mmol/L;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下壁心肌供血不足;平均心室率58次/分血压14.5/11.6kPa。症见面色不华,声低气怯。口渴口干,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倦怠疲乏,双下肢水肿,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缓而结。中医诊断:消渴合并胸痹。辨证:气阴两虚,痰瘀痹阻心脉。治法:益气养阴,化瘀祛痰通痹,佐以温通心阳。方药:基本方去丹参,改西洋参为红参6g,加桂枝10g,白术10g,白蔻6g,水煎服10剂。并建议用诺和灵控制血糖。二诊自觉症状好转,但偶感心悸,睡眠时多梦,脉仍结,上方加酸枣仁15g、炙甘草15g,继服10剂。三诊诸症显著好转,生活自理。心率65次/分,律齐,再守上方治疗月余后嘱其将上方去炙甘草研末冲服,每次5g,每日2次,3个月后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心电图。多次复查血糖亦正常。 例2:患者,男,67岁,2004年7月4日初诊,患者有糖尿病史8年,口服格列吡嗪、二甲双胍控制血糖。冠心病史5年,口服丹参滴丸、地奥心血康控制病情。近1个月来自觉心悸,胸闷胸痛,活动后气喘汗出,口苦口干,虚烦失眠,故来就诊。血压150/90mmHg,舌暗红,苔白微腻,脉细数。空腹血糖8.3mmol/L;心电图示:下壁心肌缺血;Holter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证属气阴两虚,痰瘀痹阻。治以基本方法加味,药用:黄芪15g,西洋参10g,麦冬10g,生地10g,玉竹10g,五味子10g,当归10g,黄精10g,丹参20g,三七粉(冲服)3g,泽兰15g,郁金10g,菖蒲10g,全瓜蒌10g,黄连10g,苦参10g,酸枣仁15g。经上方调治1个月余,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后以上方剂制散剂继续调治3个月,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心电图;Holter:窦性心率,偶发房早。 讨 论 糖尿病与冠心病合病,二者在病机上存在以消渴病机为基础的转化规律[1]。消渴初起,以燥热偏盛,阴液亏损为主,两者互为因果。阴虚可致燥热,燥热亦致阴虚。日久则必致气耗,成气阴两伤之势,气虚日久则津停血阻,阴虚则灼津熬血,故可“因虚致痰”、“因虚致瘀”,瘀血痰浊内阻变生他证,临床上往往合并胸痹。胸痹的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其临床表现为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之症。本虚有气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其中气阴两虚是消渴合并胸痹的主要病机;标实有血瘀、寒凝、痰浊、气滞等,其中痰瘀交阻是消渴合并胸痹的主要病机。本病治疗上虽宜气养阴,但临证时因有所侧重,组方用药上滋补要大于温养,甘寒静补之药要重于甘温动补之品,慎用燥热温补之品。祛痰化瘀通痹宜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温润化痰,柔润通脉为主,不宜过用温燥耗气伤阴之品。此外本病病程日久,治疗贵在坚持,不宜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1 徐梓辉,陈大舜,周世文.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机及治则探讨.中医杂志,2003,44(7):485-487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