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风筝》课件3-(新版)鄂教版
* 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风 筝 鲁迅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讨论探究1-2段 教学内容: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二十世纪的中国作家,没有谁能像鲁迅这样给后世造成这样大的影响,留下无穷的话题。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野草》散文诗集,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此后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1.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2.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小时候鲁迅不许弟弟放风筝、做风筝且行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之后,认识到自己当年的行径是对弟弟“精神的虐杀”,一心想补过,然而兄弟全然忘却,鲁迅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这篇课文的意蕴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变化。 小结: 讨论探究:(1—2) 1.见风筝,人之常情是愉快的,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这句话怎么理解? 1.“惊异”于北京竟在肃杀的严冬季节放风筝。 “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心头不禁悲哀。 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 2.作者把风筝看作春天的象征。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所引发的惊异和悲哀,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 小结: 讨论探究:(3—4) 1.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对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 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说说作者在文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对“我”的描写,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 精神虐杀! 2.这一幕,是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1.瘦 弱、天 真、活 泼、聪 明。 “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文中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后悔和深深的自责。 3.这部分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用得很贴切传神,找出来,说说为什么用得好。 4.通过3、4段的学习,你进一步感悟到了什么? 这部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被糟蹋的虽是一支风筝,可是受到伤害的却是一颗本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文中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后悔和深深的自责。 小结: 1.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行为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讨论探究:(5—8) “我”一向以为自己关小兄弟管得对,当看到这本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我”来说,良心受到谴责,可谓“不幸”。 2.“我”懂得游戏意义后,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总想补过,这说明什么?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作者一接触科学思想,就认识错误,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他的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讨论探究:(9—12) 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2.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 3.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1.“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生物上册-2.1.3-动物细胞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七年级生物上册-1.1.1-生物的特征课件2-(新版)新人教版.ppt
- 七年级生物上册-2.1.2-植物细胞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七年级生物上册-2.3.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练习使用显微镜)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doc
- 七年级生物上册-2.2.1-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七年级生物上册-2.3.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doc
- 七年级生物上册-2.1.4-细胞的生活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七年级生物上册-2.3.1-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第1课时)课件-北师大版.ppt
- 七年级生物上册-2.3.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2课时)课件-北师大版.ppt
- 七年级生物上册-2.2.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风筝》课件4-(新版)鄂教版.ppt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风筝》课件6-(新版)鄂教版.ppt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风筝》课件7-(新版)鄂教版.ppt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诗两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鄂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风筝》课件8-(新版)鄂教版.ppt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诗两首》纸船_寄母亲学案1-(新版)鄂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诗两首》纸船_寄母亲学案2-(新版)鄂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风筝》练习2-(新版)鄂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诗两首》纸船_寄母亲教案2-(新版)鄂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诗两首》幸福课件-(新版)鄂教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