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刺法加生物全息胚针刺治疗早期面神经炎75例.docVIP

缪刺法加生物全息胚针刺治疗早期面神经炎75例.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缪刺法加生物全息胚针刺治疗早期面神经炎75例

缪刺法加生物全息胚针刺治疗早期面神经炎75例摘要 目的:观察缪刺法加生物全息胚针刺治疗早期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乃据缪刺法及生物全息胚理论取穴。结果:75例治疗30次后,痊愈62例,显效9例,好转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早期面神经炎配合缪刺法加生物全息胚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 早期面神经炎 缪刺 生物全息胚 面神经炎又称为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中医称为“口眼歪斜”、“口僻”、“歪嘴风”等。笔者自2003年10月~2007年10月针刺治疗早期面神经炎75例,乃据缪刺法及生物全息胚理论取穴。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75例患者全部来自我院针灸科门诊,均符合王维治主编的《神经病学》诊断标准,并具有以下症状体征:①急性起病(本组均发病1周就诊)。②一侧表情肌完全性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闭眼时显露白色巩膜,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③或伴有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患侧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④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面神经炎。其中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8岁,其中16~30岁15例,31~60岁46例,60岁以上14例。 2 治疗方法 选用32号1~1.5寸毫针,采用缪刺法,取健侧穴位牵正、风池、下关,颊车透地仓,阳白透鱼腰,配合双侧的太冲,生物全息胚取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的头穴,每10分钟捻针1次,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每日1次。 3 治疗结果 治疗30次后,62例痊愈(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面肌功能恢复正常),9例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静观时面肌双侧对称,笑时口角稍歪斜,鼓气、吹口哨、皱额蹙眉功能较健侧稍差),4例好转(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留有口角歪斜,眼裂闭合不全症状)。总有效率为100%。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32岁。2006年9月25日因右侧口角歪斜3小时就诊。患者晨起后发现右侧口角歪斜,漱口时漏水,右眼闭合不全,右侧耳后疼痛。查体见口角左歪,右眼睑闭合不全,右侧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右侧鼻唇沟变浅,鼓腮时右侧漏气,右侧乳突部压痛,外耳道未见疱疹。四肢肌张力正常,舌淡、苔薄白,脉浮。按上述方法治疗20次后痊愈。 5 体会 面神经炎,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经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犯阳明、少阳经络,以至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而西医认为本病多为病毒侵犯面神经所致,早期表现为神经水肿,小静脉充血。由此而论,直接针刺患侧面部可能导致炎症扩散,会加重神经损伤,故早期缪刺法为宜,即于健侧针刺。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日缪刺。”“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岐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日缪刺。” 生物全息胚理论是我国张颖清教授在1973年发现了人的第二掌骨侧有一组有序的穴位群,并在后来发现了穴位全息律后提出的。第二掌骨侧不但含有整体上的形态学信息,还含有整体上器官或部位的病理学信息,即当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有病时,第二掌骨侧上的对应穴位就表现为痛阈降低。刺激这些穴位时,对应的穴位就出现压痛反应,并对病变的部位或器官达到治疗效果。故针刺第二掌骨侧的头穴可以治疗包括面神经炎在内的头面部疾病。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