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60例临床研究
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60例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7-0084-02
【摘要】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在耳内镜下利用自体颞肌筋膜或耳屏软骨对60例患者行鼓膜成形术。结果 鼓膜成形术不做辅助切口,均在内镜下顺利完成,60例术后住院1~3d。术后随访1~2个月,移植膜成活良好58例,2例不成活,移植膜成活率96.67%。结论 内镜下经外耳道鼓膜成形术简单、方便、视野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好。
【关键词】鼓膜穿孔;鼓膜成形术;耳内镜
鼓膜穿孔通常由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外伤所致,患者听力下降或增加中耳的感染机会,对于干性中央穿孔,临床采用烧灼法蛋膜贴补或在显微镜下修补以提高听力。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鼓膜成形术成功率不断提高。我院于2005年5月-2009年11月在内窥镜下行鼓膜成形术,治疗中耳炎陈旧性鼓膜穿孔和外伤性鼓膜穿孔60例(60耳),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组60例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5~50岁,平均26岁。病史1~35年。纯音测听:气骨导差距15~30dBHL,平均24dBHL。均为传导性聋。鼓膜贴补试验阳性。术前行中耳乳突CT扫描和耳内窥镜检查,排除中耳肉芽及胆脂瘤上皮患者。外耳道无明显狭窄,临床检查及手术中见全部患者鼓膜紧张部有中至大穿孔。听骨链活动。全部病例术前用声导抗法检测,4例咽鼓管欠通畅。
1.2 手术方法:术前检查鼓膜形态,穿孔大小、位置。仰卧位,术耳向上。均采用局麻,2%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注射于外耳道的软骨和骨部交界处的前后上下4点骨膜下,并滴入中耳数滴。首先将内窥镜插入外耳道,检查鼓膜穿孔的大小和部位,鼓室黏膜情况和听骨链情况。在内窥镜下:
①对中央性中等穿孔者:先用耳显微钩针将穿孔边缘一圈约1mm上皮挑除,使原已对合的内外两层上皮隔开,除去向内卷入的上皮约2mm,形成移植床,通过鼓膜穿孔,在鼓岬上放置数小块氧氟沙星滴耳液浸润过的明胶海绵片,以支撑即将置入的筋膜或软骨膜,采用内置法,将筋膜或软骨膜放置在鼓膜内。②对穿孔面积大于2/3鼓膜的大穿孔和穿孔边缘几乎无残余鼓膜的边缘性鼓膜穿孔者:在外耳道后壁距鼓环约5mm处作半环状弧形切口,用小剥离子插入切口将皮瓣剥起,直达鼓环,再由鼓膜后上方沿鼓沟向上,将鼓环和残余鼓膜掀起,暴露鼓室,踢除鼓环和锤骨柄上的上皮。鼓室内填入适量的明胶海绵小粒,内植入准备好的颞肌筋膜或耳屏软骨膜,将前份塞入铺于残余鼓膜下,后份嵌在鼓膜、耳道皮瓣与骨壁之间,恢复外耳道皮瓣。若有裸露锤骨柄存在,需剔除其上皮组织。移植膜及鼓膜穿孔边缘用明胶海绵颗粒固定[1],再将碘纺纱条填塞外耳道。术后住院观察1~2d,常规应用抗生素一周,1周后抽出外耳道碘仿。并于1个月和3个月各复查纯音测听一次。
2 结果
本组60例(60耳)均顺利完成手术并随访3~6个月58例(96.67%)术后鼓膜穿孔完全愈合,纯音测听显示各患耳500Hz,1000Hz,2000Hz平均气骨导差距0~10dB之间,平均值约8dB。失败2例(3.33%),1例因术耳局部感染致移植组织溶解,1例因筋膜移位而失败。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
3 讨论
鼓膜是较薄的膜性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张力,炎症或外伤等因素均可引起穿孔。小的、新鲜的穿孔,鼓膜可以通过自身的移行和再生能力而自愈。然而对于较大或陈旧性的穿孔,则只能通过人工的方法进行修补使其愈合。由于外耳道深部、中耳等位置深在,且解剖结构细微,因此进行鼓膜修补术需要借助光学设备才能完成。鼓膜成形术又称鼓膜修补术,始于1878年,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其手术以往多在显微镜下操作。通过显微镜,术者可以对外耳道深部、鼓膜、鼓室等结构进行观察,有深度感和双目感,立体感较强,放大倍数可临时调节,故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显微镜不能观察与其光轴相平行的结构和不能看清隐藏的结构(如鼓膜前方的穿孔)[2],检查时需要反复调整显微镜角度或病人头部体位,对外耳道狭窄病例则仅可见鼓膜局部或不能窥及。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及技术的成熟,由于内窥镜有多种视角,其视野广、损伤小、操作方便,国内外相继有学者将内窥镜技术应用在耳科及耳神经外科临床中。1967年Mer等[3]最早详尽描述了中耳内窥镜检查,认为在中耳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手术前评估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02年许凤山等[4]在国内最早报道鼻内窥镜下行鼓膜修补术获得成功。与鼻内镜相比,耳内镜的长度更适合做耳部手术。耳内镜下经外耳道鼓膜成形术的手术适应症:①干耳3个月;②纯音测听证实听骨链完整;③咽鼓管功能正常。禁忌证:中耳有肉芽或胆脂瘤病变。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耳内窥镜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