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徽州传统民居内部空间意境表现方法.docVIP

谈徽州传统民居内部空间意境表现方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徽州传统民居内部空间意境表现方法

谈徽州传统民居内部空间意境表现方法摘 要:徽州传统民居地处安徽南部,是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形式之一,掩映在山水之间,其建筑型制理性,内部空间丰富雅致。通过对其内部空间意境表现方式的探讨,概括出其内部空间的分隔与联系设计方法及造景、意境表现等手段,以丰富徽州传统民居的审美价值和创作借鉴价值。 关键词:虚实;意境;抒情喻志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202-02 徽州传统民居注重外封闭内开放,其意境雅致。意境是由审美意象升华而成的,是审美情趣和物质性艺术符号的统一,是形象与情趣的契合,情与景的统一。如清人王夫之曾言“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巧藏其宅”,强调的都是“情”与“景”的内在统一。建筑意境是由审美意象组构而成的,设身处地于徽州传统民居中,步移景异,亦有不同由“虚实相生”而来的意境,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聚、隔、曲、隐造就空间隐现叵测的无穷意境 徽州民居空间意境美还表现在空间上聚、隔、曲、隐等手法创造的“实景”和“实境”,达到若隐若现,惟恍惟忽的境界。产生“森森穆穆,郁郁苍苍”等“隐显叵测”无穷“虚景”的“虚境”意趣。 “聚”主要表现在空间的内向、幽闭、要求空间围聚,视线收敛。则可形成近距离静观,细致地观赏景物实体姿态、色泽、光影等细微之美。交织以虚景掩映、交融,使有限实景显现无穷的意趣。在徽州民居天井、宅院、水榭中则有“聚”的一种体现。如郑板桥《题画》描述“聚”的庭院意境“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中实景“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带来虚景“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风来有清声,雨来有清韵,露凝有清光,雪停有清趣”,之细腻韵味。虽描述的是扬州的小天井,然扬州是徽州盐商的集聚地,在当时的扬州已有徽派建筑的形式了。 “隔”是造就幽深景域的重要手段。徽州传统民居中 “隔” 的主要素材是照壁、屏风、檐廊、门窗、山石、花木等,其如同“帘幕”有障景、分景、隔景的作用。一是增加景观层次,可避免景物一览无余造就空间一环扣一环,庭院一层深一层,把景域的共时性观赏变成历时性观赏,突出景域时空深邃。二是形成抑扬对比,通过空间隔蔽,取得景域单元之间的大小、深浅、疏密、闭敞、明暗、虚实的对比。三是增添含蓄意蕴,景物隔蔽带来的藏露。 “曲”与幽深更为密切,古人有“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之说,计成在《园冶》里谈到“曲折有情”。“曲”其作用一者避免景物的直、浅、露。其二就是削弱“宏大”感,山多地少的徽州,尤其注意土地资源。其因制就宜、随形而弯、既阻隔视线的通视,又增添景观,造就景域的奥蓄,从而显得委婉、小巧、轻灵、富于天趣。 “隐”是幽深景域的一个重要构条件。“景愈藏,景界愈大”,建筑意境的藏露,隐显,使景观隔而不断、聚中有透、景外有景。使之余蕴不尽,莫测高深,“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 徽州传统民居用“聚”、“隔”、“曲”、“隐”手法使空间密处有疏,疏处有密,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创造了丰富的“实景”与“实境”,同时也能因视觉带动听觉、触觉、嗅觉组构的全面感受而致的“虚境”。人对建筑的感受不仅仅是空间的视感,而整个环境形、色、光、影、声、味的全面通感,也由此生成建筑意境。如:雨打芭蕉,莺歌燕语,蝉噪鸟鸣等听觉和“花香”嗅觉结合的空间形态之实景,则可产生不同的建筑意境,这也体现了审美的“联觉”功能。如黟县宏村碧园。三合院墙及墙上开的圆洞窗花,有“隔”有“隐”。与正屋厅堂连带的水榭形成天井水院,为之“聚”。“曲”径石栏上搁置花草,白日红鱼游动,晚上一池月色,花香鸟语、潺潺流水、风声、雨声,入耳注心,涤肺腑、洗心怀,让碧园意蕴摄召魂梦,颠倒情思。 二、宅内造景 托物寄兴,因物喻志 托物寄兴,感物兴怀是展开想象之翼的一种有效的、方便的方式,通过比喻、想象来拓展景物的想象空间,是徽州传统民居常用的表现手法。其通过直观生动的实境形象来比喻、暗示、寓指抽象的,间接的虚境联想形象,这属于审美的“比兴”功能。在建筑意境山水花木中表现得很明显。 在其宅内造景除了栽花植草、叠石等创景之外,还在室内格扇上做文章。如雕镂精细的木、砖、石三雕,其耐人寻味的“冰梅图”纹样,相当多的半片梅花落在一方方冰裂纹上,寓示“梅花香自苦寒来”。此纹样在徽州传统民居中所见极多,烘托出“贾而好儒”之气氛。 在室内造景上还有“以小喻大”、“以少总多”等手法,如李渔有文“幽斋磊石,原非得已,不能现身岩下与木石句,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以强化景物的概括性、典型性。如唐模村许宅内,叠石栽木、修筑水景仿杭州西湖,把白堤、玉带桥、湖心亭、三潭印月“搬”进宅中。有“亭榭参差与踞胜,小桥曲槛通幽境”之空间意蕴。还有在板壁、格扇、画栋、雕梁上的花鸟、风景、人物故事等图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