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肥胖及糖代谢异常及PPARγ2基因多态性相关性探究.docVIP

青少年肥胖及糖代谢异常及PPARγ2基因多态性相关性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少年肥胖及糖代谢异常及PPARγ2基因多态性相关性探究

青少年肥胖及糖代谢异常及PPARγ2基因多态性相关性探究【摘要】 目的 探讨青少年肥胖和糖代谢异常与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基因Pro12Ala多态性的相关性,为探讨肥胖病因和预防控制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市东城区14~17岁初中生955名,进行身体测量、血糖测定和Pro12Ala多态性检测。结果 Pro12Ala等位基因突变率(P>A)为6.7%;Pro12Al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肥胖(BMI≥30 kg/m2)青少年与体重正常者比较,基因型构成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中不同基因型的BMI、腰臀比、腰围和腰围身高比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分性别比较,仅发现肥胖组男生Ala等位基因携带者这些指标水平较高(P<0.05);肥胖组空腹血糖异常组Ala频率要高于空腹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 Pro12Ala等位基因突变率与已有汉族人群研究结果相近,其多态性与肥胖有关,与肥胖的协同作用可能导致糖代谢异常。男生Ala等位基因携带者更易发生中心型肥胖,提示性别可能有一定的效应修正作用。 【关键词】 多态性,单核苷酸;基因;肥胖症;葡萄糖代谢障碍;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 R 151.1 R 589.1 Q 9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肥胖是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是由能量的摄入和消耗不平衡造成的,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肥胖者常伴有脂代谢、糖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等,这种聚集现象被称为代谢综合征(MS),是成年期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二者可能存在共同的多基因遗传基础。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 PPARγ)是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转录因子之一,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并参与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自从1997年Yen等[1]在PPARγ2 基因中发现了Pro12Ala多态性以来,国内外有很多研究针对不同人群探讨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关联,结论尚不确定[2-4]。为了解我国青少年肥胖、糖代谢与该基因位点的相关性,笔者对北京地区955名青少年进行了研究,为探讨肥胖和糖代谢异常的遗传机制以及预防控制肥胖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从北京市东城区9所中学选择955名14~17岁初中生为研究对象[5],其中体重正常170名,超重400名,肥胖385名;男生612名,女生343名。根据既往检查资料和询问病史,剔除患心血管及内分泌疾病的青少年。 1.2 方法 1.2.1 身体测量及超重、肥胖的判定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的测量,测量方法参照《2000年中国学生健康与体质调研检测细则》进行。根据测量结果,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超重、肥胖的判定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筛查分类标准”。参考孟玲慧等[6]提出的北京市3~18岁人群的腰围(WC)适宜界值为性别年龄组的第80百分位值,腰围身高比(WHtR)的适宜界值为0.46,以此作为中心型肥胖的界值点。 1.2.2 血糖测定 由专职人员采清晨空腹(禁食12 h)静脉血3 mL,于室温下凝固离心后,用HITACHI 706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PG),采用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应用国际糖尿病协会2005年指定的代谢综合征标准,判定儿童青少年血糖水平是否异常[7]。 1.2.3 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检测 采用常规酚/氯仿法从血凝块中提取DNA。参考文献[8],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对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进行检测。PCR引物由北京奥科生物技术公司合成。正向引物序列为5-CAAGCCCAGTCCTTTCTGTG-3’,反向引物序列为5-AGTGAAGGAATCGCTTTCAG-3’PCR反应体系为25 μL,Taq聚合酶1U。PCR扩增条件为: 94 ℃预变性5 min,接着进行94 ℃变性30 s,62 ℃退火30 s,72 ℃延伸30 s共30个循环,最后72 ℃延伸5 min。PCR产物用5U限制性内切酶MspⅠ于37 ℃过夜酶切。酶切产物用EB染色的2.5%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基因型鉴定,3种基因型酶切产物分别为野生纯合型(CC)(224bp,43bp)、突变杂合型(CG)(267bp,224bp,43bp) 及突变纯合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