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大昉-玉米将成中国转基因产业突破口
黄大昉:玉米将成中国转基因产业突破口
“我不怕被人骂。”说这话的人叫黄大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多年来,他因公开支持转基因而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今年再次参加两会,面对同样的话题,他依然坚持己见。
在《粮食法》为转基因主粮设置监管屏障的背景下,黄大昉呼吁:应加快国内转基因玉米自主开发,将转基因玉米作为我国转基因粮食产业化的重要抓手,作为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突破口。
新“玉米危机”
中国的玉米产业格局发生逆转,是从两年前才开始的。只是谁都没有想到,逆差的数据增长竟如此之快,甚至有观点认为,中国的玉米产业到了难以控制局面的危险边缘。
2010年之前的15年里,中国进口玉米的数量微不足道。当时的中国几乎完全依靠国内产量就能满足需求。
“2010年我国玉米进口量为150万吨,2011年这个数据小幅增长到170万吨,而今年我们已经与阿根延签署了进口400万吨玉米的协议。”黄大昉表示。
玉米与养殖业直接相关,因此玉米的消费水平相比水稻、小麦等其他主粮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国民生活水平。
黄大昉算了一笔账:现阶段,中国人均玉米消费量为每年140公斤,美国是800公斤,中等发达国家平均为200公斤。如要实现2020年中国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在未来10年内,我国对玉米的需求将大大超过水稻、小麦等其他主粮。
“如果从人均140公斤到200公斤,再乘上14亿人口,这个数千万吨的缺口如何解决?更何况,用不了多长时间,中国的需求就会达到这个程度。”黄大昉说。
实际上,玉米危机早在2003年就已埋下伏笔。随着玉米深加工产业迅速发展,玉米制乙醇、氨基酸、淀粉糖等一系列项目的开发,特别是养殖业的快速增长,我国对玉米的需求量得到了巨大的释放,保持了每年30%的高速增长。
而另外一方面,全国玉米平均亩产还不到400公斤,不及美国单产的一半。此外,在全国土地利用日益紧缺的形势下,指望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来达到增产的目的也非常困难。目前,我国玉米每年增产在3%左右。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玉米出现今天的局面也是一种必然。”黄大昉说,“玉米应该吸取大豆的教训,不能成为下一个沦陷的产业。”
进口转基因
面对新一轮玉米危机,黄大昉开出一剂药方,便是转基因。
由于对转基因食品是否隐藏长期危害性难以确认,中国官方始终未允许其商业生产。但黄大昉认为,种植转基因农产品已经成为国际趋势。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服务组织(ISAAA)最近发布了2011年度各国生物技术作物(即“转基因”)种植情况的最新统计数据,全球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等24种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较上一年又增长8%,达到24亿亩,是中国耕地面积的1.33倍;总产值超过1700亿美元。
以转基因玉米为例,目前美国转基因玉米已接近玉米总面积的90%,除大量出口占领国际市场,美国国内也将转基因玉米广泛用于能源、医药、饲料和食品加工。
一直对转基因农产品持保守态度的欧洲国家,近年立场也逐步松动。黄大昉说,2011年有六个欧洲国家批准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面积较上年增长25%,另有20多个转基因玉米品种获准进口用于加工食品和饲料。
当前,美国90%、阿根延85%以上的玉米都为转基因品种。“为了满足国内对玉米的刚性需求,我们不得不大量从这些国家进口转基因玉米,只是在入关时会根据中国的法律进行安全性检测。”黄大昉说,“现实情况如此,我们唯有加快对转基因技术的自主研发,才有可能挽救危局,避免玉米成为下一个”大豆”。
争议“品种审定”
“从可操作性上看,我国已经在玉米新品种培育上获得了一些非常好的产品。”黄大昉说,“如转基因植酸酶玉米、抗除草剂玉米和抗虫玉米,在技术上已经基本成熟,如果能不失时机地推进产业化,将有效缩小我们与国外的差距,并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黄大昉指出,目前国内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已取得重大突破,转基因玉米产业化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现行品种审定与安全评价之间缺乏同步配合和协调。
黄大昉展示了一本厚厚的书册,这是国务院2001年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其中的条例和规定全面涵盖了农业转基因的研究开发、试验生产、加工、进出口等各个环节,实现了全程化的评价和管理。
而农业部为转基因水稻和玉米颁发安全证书,经过了大约10年的安全性评估和审查。
之所以过程如此漫长,是因为评估过程十分严谨。据介绍,首先,研发单位要提供基因的分子特征、遗传稳定性、环境安全性、食用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数据。之后,由国家农业生物安全委员会,包括生物技术、环境安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全方位的严格审查。审查结果再送交由农业、卫生、环保等11个部委组成的部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24张PPT).pptx VIP
- 分析化学英文课件CH01 Introduction 0830.ppt VIP
- 【新】珠海市纳税百强企业名单(权威).docx VIP
- 某水厂反恐应急预案范本.pdf VIP
- 2025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招聘合同制人员1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道德经全文和译文.doc VIP
-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旋变零位初始角自学习方法及系统.pdf VIP
- 2025年交管学法减分考试题库以及答案(160题完整版) .pdf VIP
- GB50068-2018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doc VIP
- 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练习题(附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