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第四章杜甫.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代文学第四章杜甫

第三节 杜诗的艺术风格 一、沉郁顿挫——杜诗的主要风格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   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形成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杜甫诗歌所要表达的人生情感非常强烈,而同时这种情感又受到理性的节制。这样,使得诗中的情感之流成为既有力度又有节制的涌动。 二、萧散自然——杜诗风格的另一面   风格的多样正是伟大作家艺术上高度成熟的标志。在杜诗的多样风格中,萧散自然,是又一重要特色。   《曲江二首》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水槛jiàn遣心二首》其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第四节 杜诗的地位与影响   杜甫是一位集大成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清代叶燮《原诗》中说:   杜甫之诗,包源流,综正变。自甫以前,如汉魏之浑朴古雅,六朝之藻丽秾纤、澹远韶秀,甫诗无一不备。然出于甫,皆甫之诗,无一字句为前人之诗也。自甫以后,在唐如韩愈、李贺之奇奡,刘禹锡、杜牧之雄杰,刘长卿之流利,温庭筠、李商隐之轻艳,以至宋、金、元、明之诗家,称巨擘者,无虑数十百人,各自炫奇翻异,而甫无一不为之开先。  一、杜诗的地位: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   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元稹是说杜甫兼有各家之所长。   宋人秦观《论韩愈》也说:“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   二、杜诗的影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从唐诗的发展看,杜甫是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杜诗是唐诗发展的一个转折。   由于杜诗兼备众体而又自铸伟辞,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艺术经验,有许多的层面,也就为后来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    中唐以后,白居易、元稹继承了杜甫缘事而发、写生民疾苦的一面,且受到杜甫五言排律夹叙夹议的影响;   韩愈、孟郊、李贺则受到杜甫的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炼字在晚唐更发展成苦吟一派;   李商隐的七律得力于杜甫七律的组织严密而跳跃性极大的技法。   他们都学杜甫的一枝一节,而开拓出新的诗派。宋以后,杜甫的地位更高,他在诗史上的影响,历千年而不衰。   第四章 杜甫   从盛唐到中唐,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杜甫就是衔接这个转变的伟大诗人。但自明代高棅明确把唐诗划分成初、盛、中、晚四阶段以来,人们习惯把杜甫归为盛唐诗人,这是出于要同时充分肯定盛唐诗和杜诗的典范价值的考虑。   从唐代社会和唐诗变化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样划分并不合理,所以我们不采此说。 第一节  社会动乱与 诗人杜甫 杜甫瓷塑   早在天宝年间,一部分失意士人,就已经在诗中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人生的悲惨艰辛,他们就是元结《箧中集》中所收诗的作者。《箧中集》收沈千运、赵微明、孟云卿、张彪、元季川、于逖、王季友诗24首。加上其它文集所收,这七人留下来的诗共46首。他们诗中没有盛唐诗中那种慷慨豪雄情调,而以悲愤写人生疾苦。元结把他们的诗作编在一个集子里,给了很高的评价。    元结(719-772),字次山。祖上居太原,父辈时迁居河南鲁山商余山。天宝十三载(754)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之后,先后避难于石邑(今湖北大冶)、瀼rànɡ溪(今江西瑞昌)。后曾奉诏募兵抗拒叛军,又曾任道、容二州刺史。他最有名的诗是《舂陵行》、《贼退示官吏》、《系乐府十二首》。   元结与《箧中集》的诗人们,一变盛唐诗人诗中的理想色彩,而转向写人生悲苦。他们的诗,有思想深度而乏艺术力量。杜甫则将此写实倾向推向了艺术的巅峰。 1、读书与漫游(35岁以前) 2、十年长安困守(35-44) 3、陷贼与为官(45-48) 4、西南漂泊(49-59) 一、杜甫的生平和创作   大历三年(768)春,杜甫已是一位疾病缠身,眼花耳半聋,又患有糖尿病,最后于大历五年(770)、五十九岁上,在耒阳附近客死旅舟。    杜甫墓座落在偃师市前后杜楼村之间,为青砖砌筑的八角形墓葬。墓前竖乾隆五十六年(1791) 重修碑一通,正中楷书“唐工部拾遗少陵杜文贞公之墓”13个大字,系清代偃师知县汤毓倬zhuō所立。195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拨款重修。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杜甫的思想与性格 1、儒家传统与张狂浪漫的统一   在青年时代,杜甫性格中就包涵着两种不同的因素。   一方面,他自幼接受儒家正统文化的熏陶,把贵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