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及惩罚在儿童道德教育中运用.doc

奖励及惩罚在儿童道德教育中运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奖励及惩罚在儿童道德教育中运用

奖励及惩罚在儿童道德教育中运用 期刊《班主任》,2006年第7期 奖励和惩罚在儿童道德教育中的运用 作者:刘丙元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自我积极建构的过程,道德教育的关键就是激发儿童个体道德自我发展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其自我教育的能力。在儿童道德教育中,奖励和惩罚是最为常用的方法,这两种看似简单的方法却隐含着复杂的发展性功能,运用得好,能促进儿童道德发展;运用不当,会阻碍儿童道德自我的建构。因此,在儿童道德教育中,要恰当地运用奖励和惩罚。      一、奖励的运用      对儿童的积极行为进行奖励是德育中经常运用的方法。奖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积极的奖励方式有助于维持和引导儿童道德的发展,但过于依赖物质奖励则可能适得其反,甚至还会破坏儿童的道德动机。斯金纳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指出,在激起和维持人类行为方面,内部的强化比外部强化更有效。所以,具有发展性功能的奖励不仅仅是对外在行为的强化,更应是有利于儿童内在道德动机的激发,否则,奖励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道德教育意义。      1. 物质奖励的局限性   物质奖励是对儿童的积极行为进行强化的常用形式,是一种典型的外部强化。这种奖励的初衷是好的,但局限性也是明显的。有研究资料表明,物质奖励极易导致儿童行为动机的外化,也就是说,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因起初是来自内部要求,而在接受物质奖励之后,儿童行为的动机往往变成仅仅是为了物质。物质奖励应该能激励儿童要做某事,而不是作为“塑造”儿童顺应成人的期望的一种手段。否则,奖励就成了诱发儿童赢得物质奖励的刺激源,这样,儿童行为的内在动力也就被物质诱惑所取代了。尽管物质奖励暂时有助于塑造儿童的行为,但最终会减弱促进儿童道德行为的效应。      2. 避免奖励的控制性   在对儿童进行奖励时,人们往往不能区分积极性奖励和控制性奖励。积极的奖励让儿童感到自己的行为是合理的,并受到鼓励继续为做出道德行为而努力。而控制性奖励是成人用来控制儿童的。控制性奖励强调儿童本身而不是儿童的行为。控制性奖励表现为夸张的表扬语言,如“军军,你真是个好孩子”,“小明,你是我这么多年来见到的最好的学生”等等。控制性奖励的效果是让儿童的自尊得到暂时的满足,实际上是成人以一种外在的赞许对儿童本身进行的心理控制。另外,控制性奖励并没有说明怎样做才是“好孩子”或“最好的学生”。这种表扬注重的是对儿童自身的评价而不是对其行为的原因的评价。因此,控制性表扬存在一种危险,即它把儿童从事某种行为的发自内在评价的欲望转向了一种对受到社会评价的自我倾向的关注。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道德自我,表面上可能倾向于做出有道德的行为,但却不是出于道德的原因,儿童的行为努力不是来自道德动机而是为了维护外界的赞许。      3. 鼓励性表扬的运用   如欲避免控制性奖励的负面效应,最好是运用鼓励性表扬。鼓励性表扬通常运用温和的语言并注重行为的特殊方面。这种表扬重在使儿童明白自己的行为得到了别人的赞赏,这种赞赏评价的是他们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如“小强,你做得很对,我相信在小刚身体不好时,你陪伴在他身边,他是很高兴的”,“小明,谢谢你帮忙收拾房间,这让我们大家都感到很舒适,你做的真棒”。鼓励性表扬对于儿童的“日常品行”尤其有效。如小明可能从来没有帮助别人收拾过房间,他做这些事情可能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老师的感谢会使他明白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自己的贡献得到了证实。老师也可能会加上一句鼓励的话“继续保持”等等。   必须指出的是,鼓励性表扬能否收到实效,关键在于老师的表扬是否出于真心的赞赏,以及被表扬的儿童是否认为老师的表扬证实了自己的努力。所以,鼓励性表扬意在使儿童明确怎样做是好的、符合道德的,这不仅为儿童的行为选择指明了方向,而且来自老师的赞赏包含丰富的情感期待,使儿童感到和老师之间存在道德关系上的心理共鸣,从而强化儿童继续某种行为的内在动机。   总之,奖励的运用应该适度,应该用在一些具体的行为上,而不是儿童的个人特征上,这样才会激发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道德关系的关注,从而进行积极的道德自我的建构。      二、惩罚的运用      犯错误是儿童道德发展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运用惩罚纠正儿童的不良行为在儿童的道德教育中也是必要的。但我们必须清楚,纠正错误不是简单地指出错误,还要帮助儿童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从而避免再犯错误。否则,惩罚的结果不仅不能纠正错误,反而会造成师生之间的人际冲突,阻碍儿童道德自我的发展。      1. 赎罪式惩罚的弊端   老师对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处罚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儿童认识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老师对儿童的不良行为的惩罚,不应该采取赎罪的形式,因为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