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术期刊中学术造假行为防范措施以及注意事项
学术期刊中学术造假行为防范措施以及注意事项
学术期刊中的学术造假行为的防范措施以及注意事项
来源:网络 作者:779861论文检测
学术造假让所有有良知的人心痛,学术造假如被争相效仿,学术道德就会沦丧,科学精神就会泯灭,学术界的未来必将危机重重。假冒伪劣学术垃圾蔓延,信息时代尤甚,这其间原因复杂。一些人从“耻于言利”到甚至为名利而疯狂,它值得整个社会反思。学术期刊和学术繁荣息息相关,作为编辑有必要扪心自问,学术期刊距学术造假远吗?我们的责任在哪里?
学术期刊中的学术造假表现为:抄袭剽窃、以次充好、改头换面重复发表、挂名等,巧取豪夺,虚增学术成就。一些弄虚作假的论文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学术期刊,其危害绝对不能小视。首先,近几年,我国学术空前繁荣,学术论文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但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寥寥无几,科技论文多而发明创造少,形成“学术泡沫”。其次,一些人凭借其所谓的学术成就或是进入了学术殿堂,或是登上领导岗位,或是荣获了种种学术桂冠,这不但对潜心做学问的人不公平,还会因这些滥竽充数者占用了大量有限的学术资源,影响国家的科技发展和人文研究前进的步伐。再次,容易形成误导,使大量的人怠于做学问而去寻求所谓的捷径。最后,学术道德迷失,科学精神泯灭,危及我们社会对学术神圣性的评价,原来一贯遵循的社会价值观念被扭曲,产生诚信危机。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的编辑,拟结合自己的体会分析学术期刊中学术造假的成因,并探讨防范学术期刊学术造假的对策。
1、学术期刊中的学术造假成因
社会、经济快速向前发展,教育和科研得到了空前的重视,高校扩张,教育产业化发展,科研机构成倍增加,政府对科研经费的支持力度加大,学术界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做学问的人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受利益的驱动和社会学术环境的影响,整个社会开始躁动起来,和学术不相干的人也开始玩学术,搞文章,依靠学术的帽子来拔高自己。各种不同力量的作用使得学术期刊的纯洁被玷污。其动因和成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术评价缺乏恰当的标准,学术评价中对论文的要求普遍量重于质,学术论文作为学术价值天平的作用被夸大。学业考核、职称评定、课题鉴定、年终鉴定、晋职升迁等,凡此种种,都被量化考核,学术论文皆大有作为,虽被列为重中之重,但多重量不重质,拥有了论文,这一切也将触手可及。对于一些缺乏做学术根基或是学术根基不稳的人来说,为了向名利场迈进,玩各种弄虚作假的手腕也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学术”的功能被夸大、被名利化。现今有些急功近利的学者,身在学界,心有旁鹜,搞所谓的经营学术,急于出文章、成果,著作、文章俱量论,求多求快。学术竟然成了包装自我的装饰品,著作、文章成为进阶名利场的砝码。作假者信奉“天下文章一大抄”,前人治学讲究的严谨、一丝不苟、创新和实事求是,都被这些人视为迂腐的教条。
第三,学术监管缺乏有力可行的制约机制。《著作权法》规定: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但现在的著作权执法体系相当不完备,维权成本(金钱或时间)相当大。尤其是针对学术论文这种性质的侵权,虽然社会影响坏,但对原作者构成的损失较难确定、计量,缺乏个人维权的动力,因而很少有当事人为此较真,导致整个社会学术风气败坏,道德滑坡,作假者漠视别人的权利,无视著作权法,胆大妄为。权衡弄虚作假和循规蹈矩二者的得失,当前者预期收益远远大于后者,且风险很小时,自然大多数人就选择后者。还有就是作假者功成名就时,即便被揭露出来,大多情况下也是不了了之,对其发展未构成太大的威胁,所以就有了越来越多的效仿者。
第四,信息工具是一把“双刃剑”。信息时代,各种专业文摘、数据库迅速发展,各种资料应有尽有,人们获取信息、复制信息极为便捷,投机之门洞开,弄虚作假者只要通过因特网,各种资料呼之即来,利用电脑方便的编辑功能,一篇文章须臾间即可合成。
第五,学术期刊竞争法则被扭曲。我国学术期刊是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学会等发展起来的,但眼下看来,多数刊物发育不良。对于吃“皇粮”的刊物,没有生存的压力,一些学术期刊从诞生之日起,其宗旨就是服务本单位成员发表论文。在这些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很难有原创性的上乘之作,大部分属于已有学术成果的简单重复,或是一些肤浅的工作总结。对于一些被推向市场的刊物,因发行量少,经费来源不足,为了生存,增加页码,降低质量标准,造成了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助长了弄虚作假之风。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是,近年一些所谓的学术期刊纷纷从季刊进化到双月刊、单月刊,页码从几十页突变到几百页,脱胎换骨,令人叹为观止。
第六,办刊人员职业素质不高、敬业精神不强和职业道德滑坡。编辑人员视界有限,在当今信息时代,如果敬业精神下降,精力分散,不关心栏目相关学科新进展、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