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贰、饮酒之五陶渊明
貳、飲酒之五 陶淵明
一、題解:
項目 說明 篇名 飲酒之五 出處 本詩選自靖節先生集。 釋題 飲酒詩共二十首,本詩為第五首。飲酒詩是作者辭官歸隱田園時所作,借飲酒為題,抒發一己的感觸與情懷,寄旨遙深,類同「詠懷」。(詠懷:指「詠懷詩」,即抒發情懷,寄寓心志的詩歌。) 題旨 本詩寫淵明隱逸生活的情趣及悠然自得的心境。 內容 本詩是作者歸隱田園後的作品,描寫恬靜閒適的生活,表現人與自然契合、悠然自得的心境。 特色 語言平淡自然,詩意渾成,為陶詩名作之一。
二、作者:
項目 說明 作者 陶潛 字號 字淵明,一字元亮。 朝代籍貫 生於東晉哀帝興寧三年(西元三六 五),卒於宋文帝元嘉四年(西元四二七),年六十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縣)人。世稱靖節先生。自號五柳先生 生平
經歷 1. 淵明是晉名將陶侃的曾孫,淵明人格高潔,不慕榮利,因親老家貧,曾幾度出仕,但只當過祭酒、參軍幕僚性質的小官。
2. .四十一歲時,再為生活所逼,出任彭澤令,到職僅八十餘日,終因與個性不合,不屑「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官歸隱。此後二十餘年,躬耕田園,不再出仕。一生高風亮節,率性任真。卒後友好私諡為靖節,世稱靖節先生。 文學 1.淵明詩、文自然質樸,平淡有致。
2.其詩內容多寫田園生活,性情真摯,富有哲理。
3.在世詩名不彰,唐、宋以後備受推崇,被認為是屈原之後,李白、杜甫之前最重要的詩人,後世譽為田園詩人之祖。
※1.(陶潛的詩文,在南朝並不受重視。劉勰文心雕龍隻字未提到他,鍾嶸詩品也只將他列在中品,(鍾嶸詩品以三品論詩,則只把陶詩列為中品,題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2.到了唐代,陶潛才廣泛受到重視,如李白、杜甫等都曾推崇他的人品、詩文。王維、孟浩然等人都模仿他的詩風,開創了唐代自然詩派。
3.蘇軾 東坡續集亦云:「質而實綺,癯而實腴。」寥寥數語均能道出陶詩之好處。) 4.其文思想感情真實,風格清新雋永,志氣愛好,躍然紙上。
※蘇軾稱其詩文:「質而實綺,癯而實腴」。 著作 著有靖節先生集。 三、課文:
詩旨:本詩歌頌田園生活的恬靜閒適,表現出詩人與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
(以「心遠」、「真意」貫串全詩。
1.
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首聯「而無」二字,使「在人境」、「車馬喧」產生背離的張力
(「車馬」引發「官場」的聯想
※居住在塵世裡,卻不覺得有車馬喧囂吵雜。(除只一般車馬喧擾外,還可象徵官場上的應酬,士大夫車馬的喧擾-此只世俗交往的紛擾)
問君何能爾(如此)? ※爾(如此),指上兩句所言在塵世中卻能避開喧擾的境界。※設問(提問)
心遠地自偏(自然僻靜)。
※ 問我怎麼能夠如此?因為精神超越世俗自然覺得地方安靜偏遠。(「心遠」故覺「地偏」-因果句)(詩人居心高遠精神超脫俗塵,故無入而不自得。蘇軾詩「此心安處是吾鄉」與此句意亦相同)※「大隱隱朝市,小隱隱陵藪。」
※「心遠」為一篇之骨
◎賞析1
本詩是作者歸隱田園後的作品,描寫恬靜閒適的生活,表現人與自然契合、悠然自得的心境。全詩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四句。前兩句說自己雖住在塵世,但不覺得有車馬喧鬧聲。這種矛盾的現象,使詩一開始就有了懸疑效果,深深吸引讀者。接著兩句便用自問自答的方式,說明原因。表示內心如能真正棄絕名利,遠離俗念,所處的地方自然顯得偏僻清靜。作者強調主觀意志「心」的重要,因此「心遠」成為此詩的主軸。
2.
◎第二段,第五到第八句寫詩人悠閒的生活,恬靜的心情和農村的暮景。
採菊東籬下,
◎菊花是隱逸高風亮節的象徵,表示不與人爭豔,不畏秋霜嚴寒。
悠然見南山。※寫出其悠閒自得的神態,妙在境與意會。
在屋東竹籬旁採菊,悠閒自得地偶一抬頭便瞧見南山。
陶淵明愛橘,猶如屈原愛蘭,陸游之愛梅,周敦頤之愛蓮一般,具有特殊的意義。菊在詩人心目中,是高風亮節的象徵。○詩人俯首採菊。悠閒自得,無意間舉頭偶見南山,就在這一俯一仰之間,詩人的心境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了。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七句「山氣日夕佳」寫其靜趣,八句「飛鳥相與還」使靜趣之中加上動象,更象徵其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來,正如飛鳥之歸林。以比喻象徵使精神境界與自然景色融為一體,既抒發了歸隱之樂,亦含返樸歸真的哲理,故王國維譽其為「無我之境」。
※傍晚雲霧籠罩的南山特別美,飛鳥成群結伴還巢。
※「飛鳥相與還」,用象徵手法-本句意同「鳥倦飛而知返」(歸去來辭)。蓋暗寓淵明知歸園田居,正如倦鳥之知返也。 詩人以歸鳥自況,象徵自己閒適的歸隱生活。此時此景,作者意與境會,妙合自然,因此用一「佳」字抒情寫意,其中蘊含著無限的讚美與欣慰。
四、◎賞析(一)
第二部分也是四句,進一步以具體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