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二十例儿童中枢性尿崩症临床分析与影像学特点.doc

二十例儿童中枢性尿崩症临床分析与影像学特点.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十例儿童中枢性尿崩症临床分析与影像学特点

二十例儿童中枢性尿崩症临床分析与影像学特点 二十例儿童中枢性尿崩症临床分析及影像学特点 2011-02-28 徐宗秀 陈伟君   我院儿科于1992年3月至1997年3月对收治的20例中枢性尿崩症(CDI)患儿应用X线、CT、MRI对照检查,其结果发现MRI对软组织具有良好的分辨率,尤其T1加权图像在一定程度上能完整的反映垂体功能,因此有助于CDI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上获得较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   20例中,男9例,女11例。就诊年龄5~15岁,平均年龄10岁。就诊时间最短于发病后二周,最长2年半。主要临床表现:(1)多饮多尿,夜间尿量增多,其中13例伴有遗尿症,日尿量3000ml/m2以上;(2)尿比重均低于1.005,尿渗透压<150mmol/L(60~150mmol/L);(3)禁水试验结果:禁水4~6小时后出现脱水症状,尿量恒定,尿比重为1.004~1.015,不超过1.015,尿渗透压不超过300mmol/L。血钠为142~148 mmol/L,体重下降3%左右;(4)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1;(5)垂体加压素试验结果:尿比重迅速上升超过了1.015以上(1.015~1.024),持续时间约为60分钟,血浆渗透压维持正常,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1。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多饮多尿。其他临床表现:消瘦7例,肥胖2例,行走不稳2例,腿痛4例,手足搐搦症3例及呕吐4例。   二、方法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本组14例使用To-ShibaMT/S 0.35 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6例使用GE Vectra 0.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进行鞍区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自旋回波序列矢状面冠状面T1加权(T1W)图像为TR=300-500ms,TE 30-40ms;冠状面T2加权(T2W) 图 像。TR=2000ms,TE 60-80ms,层厚3mm,矩阵256×256,视野18-20cm,3-4采集。   中枢神经系统计算机断层摄影(CT):采用TCT-300CT机,扫描时以听耳线为基线,向上作8个水平断面扫描,层距10mm。   X线颅骨摄片:拍颅脑蝶鞍侧位片。   垂体MRI正常值:高径3~5岁为3.9±0.3mm,5~10岁为4.2mm±0.5 mm,10~15岁为5.3±0.4mm。本组高径>6mm为异常〔1〕。   X线测量蝶鞍正常值,深径8.9 mm,长径为11mm。本组>1cm为异常〔2〕。   三、结果   20例MRI扫描结果:原发性尿崩症14例,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MRI表现,主要表现为垂体窝内后叶高信号消失共13例(P<0.05);垂体柄增粗呈均匀性或不均匀性5例(前后径>2mm);垂体发育不良4例(矢状面高径<4mm);垂体上缘轻凸3例(矢状面高径>6mm);垂体柄中断2例,结果详见附表。继发性尿崩症6例,其中5例MRI表现为鞍上肿块,并伴垂体柄增粗及后叶高信号消失。另一例组织细胞增生症X,垂体柄呈结节状增粗和后叶高信号消失。   20例CT头部扫描结果:14例原发性尿崩症未见异常改变。6例继发性尿崩症中2例显示垂体正常。3例横断面CT扫描时主要表现鞍上池变形。前部可见等密度或略高密度肿块影。肿瘤最大为1.5×1.5cm,最小仅为1×1cm,边缘清楚,轮廓稍不规则,增强扫描时肿块呈明显均匀强化。颅咽管瘤1例,CT扫描时鞍内可见低密度囊性肿块,CT值-40~10H,有蛋壳样钙化,囊壁为等密度,病变边界清楚呈分叶状,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囊壁呈弧线状增强。   20例X线蝶鞍侧位片结果:16例未见异常改变、蝶鞍稍扩大,床突轻度破坏3例;另一例见鞍区钙化。 附表 14例原发性尿崩症MRI表现   垂体后叶 高信号消失 垂体 柄增粗 垂体 发育不良 垂体 上缘隆凸 垂体 柄中断 例数 13 5 4 3 2 % 92.8 38.4 28.5 21.4 14.2   四、讨论   CDI是儿童较常见的神经内分泌疾病,由于下丘脑垂体系统功能缺陷和/或遭受破坏,引起ADH分泌不足所致。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及持续性低比重尿。按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中枢性尿崩症又分为家族性和特发性二类。特发性为下丘脑核的神经分泌细胞含量不足所致。继发性以头颅外伤或下丘脑垂体手术导致下丘脑垂体轴损伤及肿瘤为主要原因。此外,儿童期组织细胞增生症X是较常见的继发性中枢性尿崩症病因之一〔3〕。本组5例鞍上肿瘤,其中4例经组织学证实为生殖细胞瘤。颅内生殖细胞瘤是一种少见肿瘤〔4〕。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肿瘤多发于松果体区,其次第三脑室及鞍区〔5〕。   过去CDI多半通过临床进行诊断,常用X线摄片和观察头颅蝶鞍有无异常改变,作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尿崩症主要诊断依据,但往往不易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